六合人物之赵浦生

家乡区县: 南京市六合区

达浦生(1874~1965),回族,又名凤轩,经名奴尔·穆罕默德,南京六合人。他一生从事民族、宗教工作,为全国四大阿訇之一。达浦生自幼好学,7岁入私塾学汉字,10岁读阿拉伯文,17岁至南京常巷清真寺深造,20岁在北京牛街礼拜寺大伊玛目王浩然门下当哈里法。王学识渊博,由此使达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22岁正式挂幢穿衣,做伊玛目。1899年,达浦生回六合任伊玛目。其间,在社会开明人士的支持下,在六合城内创办了广益小学,设伊斯兰经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改旧式经堂教学为新型教育模式。1912年,达浦生先后任甘肃省回民劝学所长兼省视学,并亲自创办南关四化小学。1921年开始,达浦生遍走南洋各埠,对伊斯兰教育进行系统考察和学习,回国后任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达浦生自费赴埃及、印度等国访问,宣传中国正义的抗日战争,撰写了一百多页的《告全世界回教同胞书》,谴责日寇侵华暴行,号召回教同胞奋起抗战。1938年,取道南洋群岛回国,以“社会贤达”的身分,参加民国政府国民参政会。1945年,抗战胜利后,达浦生迁居上海,著成《中国伊斯兰六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浦生参加了中国伊斯兰协会筹建工作。1952年,他作为新中国的代表参加“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1953年,被选为“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他先后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1956年,他以周恩来总理宗教顾问的身份,随总理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同年,他以中国—印度尼西亚友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受到苏加诺总统和印尼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其后,又到埃及访问,受到纳赛尔总统的亲切接见。临别之时,纳赛尔亲赠精装《古兰经》一部,并在扉页上亲笔签名。此外,达浦生还以中国—叙利亚友好协会会长的身份,访问了大马士革。达浦生在一系列的外事出访活动中,积极宣传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工作,对增进我国与伊斯兰教国家的合作与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国庆节,达浦生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965年6月21日,达浦生因病在北京的寓所归真,享年91岁。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宗教局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恩来总理敬送花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对此予以详细报道。根据达浦生的生前遗愿,将其遗体厚葬于北京西北旺回民公墓。

陈娟(2014-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