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发展

家乡区县: 重庆江津区

珞璜工业园不仅仅只有“工业”这一张名片。

园区三山环抱挽一水,东倚云篆山,西贯中梁山,南靠燕尾山,北绕长江,自然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5万余亩,覆盖率25.2%;园区紧邻长江上游第一峡——猫儿峡风景区、尖山森林旅游区、燕尾山森林旅游区等;小南海水利工程竣工后,珞璜工业园将出现一个平湖,成为一个巨大的山水旅游区。

在“十二五”期间,珞璜工业园区将建成容纳15万人口,园区开发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的宜业宜居新城。

近年来,江津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要求,以“加快”和“率先”为目标,以建设统筹城乡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为统领,提出了“北进东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把以几江、德感“一江两岸”为主的大城市核心区建设,特别是东部新城的建设当作“重头戏”,江津城市建设上档提速。

据统计,2007年,江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9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江津区建成“长江上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和宜业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到2010年,江津主城区人口将超过50万,建成区面积将超过4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将达60%。

2010年前,江津将投资百亿元,再建一座新城,即东部新城。

据了解,东部新城是江津区利用长江几江河段(东段)防洪护岸工程,对防洪堤后方土地进行全面综合整治的大型项目,规划面积5.66平方公里,与主城九龙坡区隔江相望,通过规划中的重庆外环高速公路江津长江二桥至渝中区仅40公里,至九龙坡区杨家坪仅30公里,未来与轻轨5号线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极佳。

东部新城的开发理念:强化城市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现代人居环境,打造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艺术结合的滨江景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塑造21世纪长江沿岸滨江城市新亮点。树立长江滨江建筑的新形象,打造长江首屈一指的滨江之城,开创崭新的生活方式,建成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中、高档居住社区。

目前,东部新城已完成投资40亿元,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亮点纷呈。有关人士表示,东部新城的崛起,引领了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的新风尚。

斥资100亿元

东部新城横空出世

名山大川之地最宜人居。江津有四面山“天然氧吧”,有长江得天独厚的127公里水岸。

“几江”是最具价值的水岸。长江的一个优雅“转身”,在江津划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几江”因此美名代代传,也让更多的江津居民享受到了“推窗见长江,美景收眼底”的惬意。

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长10公里、投资数亿元的滨江路建成,并成为了一条我市乃至整个西南最长的生态绿化走廊、最宽阔江景视野的绿化、休闲、美食之路。

素有“绿色滨江”、“文化滨江”、“休闲滨江”、“美食滨江”之称的滨江路,如今正发挥着巨大的范例效应:不仅消除了洪涝灾害,改变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而且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首选之地。

这条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路”的江津滨江路,还激活了江津城市的迅速扩张,提升了江津城市的魅力和品质。

如果说滨江路西段让江津老城“青春焕发”,那么滨江路东段的建成,就直接促成了一座新城的崛起,东部新城的建设让“再造一座江津城”变成现实。

东部新城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理条件优越,几公里长的滨江路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在白纸上作画”使东部新城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临水、亲水、畔水而居,配合山势、水势,高低错落,形成优美的城市韵律。

据介绍,我市小南海枢纽工程建成后,江津城区的江面更加宽阔,江岸更加宜人。

近年来,该区还连续数年保持了省级卫生城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并成功创建了“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日前,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津正在成为现代城市人居环境的典范。

亮点二 滨江水岸 打造人居环境典范

滨江路风景如画。

东部新城建成区一景。

若说东部新城是一座“宜业之城”,还得从江津的产业发展说起。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其结果必将是“坐吃城空”。江津的产业发展如何?

据介绍,按照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原则,江津将加快构筑绕城高速经济圈、中部特色经济带和南部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建成“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物流基地”,这是在“一小时经济圈”中对江津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为此,“十一五”期间,江津将着力打造和培育机械装备制造、电力、新型建材、纸业、涂料化工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德感工业

大头小月月(2015-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