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山道观位于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有鄂西北“小金顶”之称.真武山上陆续建成文昌阁、灵官庙、把酒亭、红树山庄、翠屏轩等一批建筑,并有石阶路相连。后因“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些古树和残垣断壁。真武山脚下,有李曾伯《襄樊铭》的摩崖石刻和刘备马跃檀溪的遗址。
真武山又名龟山,因山形似龟,雄踞襄阳城外和汉江边而得名,俗称九宫山。因山上建有真武庙,故又有“小武当”、“小金顶”、“真武山”之称,襄阳居民讹音称“周公山”。真武山脚下,有李曾伯《襄樊铭》的摩崖石刻和刘备马跃檀溪遗址。每年三月三(据说农历三月三为真武大帝生辰),这里游人如织,信众云集。平日访者不断,偶有港、澳、台及海外人士远道来访,真武山声名远播可见一斑。
宛如三角翠屏的真武山,横亘在襄阳城西南。从檀溪路南望,她身背绵延的五岭,虎头、华山、凤凰高耸,端坐在葱茏怀抱之中,不起眼的小山头,文化积淀可谓深厚。几百年来,出于饱览“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胜境心态的并不多,朝拜“小顶”却成时尚,与武当山大顶齐名,年节更是蜂拥,祈求真武祖师庇佑,印证了千年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远望真武,峰岭高低各不相同,如从东麓望去,一线刀刃,高可及天,似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绝;西坡一片郁郁葱葱,林涛沙沙,登临此山,轻风拂面,怡神开怀;倚栏极目小望,古城新貌,玉带映衬,浩淼汉江从天际而来;万顷沃野,一展平畴,大河急转南下,宛如有意环抱襄州古城、真乃天地造化;南山一带群山起伏,真武山处于中央尖角,水阔天空,无酒自醉。
漫步山道之上,常可见有道人在后山采摘野菜,可知观中道人勤劳节俭。现任住持是清慧道长肖品和,为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的第十四代正宗传人。肖虽是一位年轻的道人,但出家修道已有多年,眉宇间透着儒雅睿智。真武山的道人在肖道长的言传身教下,大部分精通武当功夫。
游览仙山,众多古迹如繁星点点,可谓“青山细品觅史迹,不尽小山藏神秘”。首先见到矗立的巨大石额,上书“纵览汉岘”。而就在东山麓脚,镌刻有20平方米的摩岩,记载着宋末抗击入侵的战绩--“纪功铭”。《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在真武山北麓,一青石上粗大的马蹄印迹至今犹在,保存完好。相传是刘备骑马飞跃檀溪的地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遗迹之一。
南坡幽谷陡立着直插天穹的石壁,此为开山取石所留遗迹。上个世纪这里开山炸石,满足城乡建设需要,硬是劈去半面山体,人工开山遗迹平添了名山新景。走进狭窄谷道,褐石棱峋,伫立仰望,壁立千仞,错落欲崩,气势恢宏,赏玩秀丽风光后,这里又是一番强悍豪迈气势。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咏唱故乡山峦“石壁疑削成”,此情此景,兀然眼前。山顶的红墙小树,如月宫琼阁桂枝悬于空中,让人顿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
据真武山肖品和道长所言,道观计划配合真武山广场建设在山下建造一些房舍,以备接待之用;在南坡幽谷半崖处将修建南岩宫;石壁将建成大型摩崖石刻,刻道德五千言于其上。可以想见,将来的真武山定将别有一番风光。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syp1995
我的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50955231.html
我的网络营销词典主页http://www.wm23.com/wiki/uc/88343.htm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