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锅古街自明代建埠以来已有五百多年历史,遗址全长约200多米,位于绥江河西岸的广宁县横山镇罗锅村。据说,因罗锅的地理环境独特,依山傍水,面濒绥江,地势较低,形如锅底,加上时受河水涨淹,俗称罗锅。
罗锅以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地适宜竹子的生长。据考古证明,1977年在罗锅附近的铜鼓岗曾发现一批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墓葬,出土一批当时加工竹子的劳动工具青铜刮刀(篾刀),罗锅种竹的历史也可追溯到这个时期。
据清道光本《广宁县志》载,罗锅埠在清代已成为当时广宁县竹子贸易的中心,销往海内外的竹篾以质优著称,名扬世界各地。
罗锅的竹子是当地人民的主要经济支柱,据史料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广宁罗锅销售的竹篾是最兴旺时期,就以当时的罗锅水(今白坎、罗锅两村)地方开设的竹篾商店就有二十多间。竹蔑最初运到珠江三角洲的佛山、新会、顺德、江门、中山、陈村等埠销售。后来为扩大罗锅竹篾销售市场,商人们均在各大埠设立广宁贸易的篾铺,这样大大方便了外商订购,使广宁罗锅的竹篾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罗锅的竹产品越销越旺,当地人民经济得到改善,云集罗锅埠的客商日渐增多,而形成罗锅埠繁荣昌盛。据考证,当时罗锅街曾开设的各类商铺有几十多间之多,其中篾铺有浮源、志祥栈、万隆、联昌隆、志昌、万祥、瑞丰,一般篾铺以收购竹篾、香骨为主(兼营什货)。其他有药店类的福生堂、宝生堂、万和堂,木铺有木记、三盛六,米铺有益记、旅馆有永泉客栈,理发铺有三兴、美光、饼铺有子泉,还有其他的钟表修理铺、猪肉铺、五利铺、车衣铺、云吞铺、番滩馆(赌馆)、竹器店、合利铺(打铁铺)、茶楼以及流动滩档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的进步,往昔繁荣的罗锅古街已成为我们的记忆之中。庆幸的是这个曾经繁荣兴旺的古埠虽然经过几百年的沧桑,至今还基本保存下来旧时的店铺、街道、古桥、古渡等古迹。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文化遗产正是时代的历史见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