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居民素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之风。但因旧观念的影响,农民一般为男耕作、女理家,妇女一般不从事田间耕作。建国后,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旧观念的破除,农村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工、经商及从事各种社会活动。
境内居民很重视按照节气抢种抢收。每逢麦收,农民往往是废寝忘食。夏秋时节,出工起五更,收工满天星,早、午两餐吃在地头。建国前,大多用手拔麦子。建国后,小麦长势好,多用镰割;运庄稼时,用推车和地排车搬运,有的用手扶拖拉机运输。在下地、间歇或
换地作业时,有地头一袋烟之习。现在,农忙季节,一般早出工、晚收工、中午歇大晌,有饭前一两酒、饭后一袋烟,休息喝茶水、听收音机的习惯。建国前,境内农民夏天与秋天最忙,冬、春两季活不多,向有“冬春两闲”的说法。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冬、春两闲变成两忙,普遍从事家庭副业,同时,务工、从商者日趋增多。
建国前,因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称之“年头好”,遇到旱、涝、虫等自然灾害则认为“天不让收”,因而有遇虫求神、逢旱祈雨等迷信习俗。随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提高,农民则不靠老天靠自己,兴修水利,开沟挖河,旱、涝双保收。种植习惯也由二年三收,改为一年两收,以种玉米、大豆、小麦、棉花为主,兼种杂粮。农忙过后,有些村庄包放电影,有些乡镇邀请剧团演戏;每年1~2次物资交流会,喜庆丰收;少数中老年农民借此探亲访友或专程进城旅游观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