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重龙山

家乡区县: 四川省资中县

  资中县重龙山位于城东北一里处,有明代所建永庆寺等古殿宇及隋唐刻摩崖造像达160龛,1648尊,大都保存完好。造像旁还有许多自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牧,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

  据《方舆胜览》载:因其“山势盘屈,隐若龙转”而得名。山上名胜古迹甚多,有永庆寺、来鹤亭等古建筑,与北岩君子泉连在一起,自古以来为游览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10年,资中县知事刘英山建重龙公园。初时规模甚小,民国15年川军王瓒绪扩建公园,修葺山房殿舍,建别看听泉楼。之后公园还建有茶园、陈列室、动物园、饭馆,公园游客众多,闻名蜀中。 走进重龙山,就来到了君子泉,这里也叫“滴水弹琴”,是因为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滴在岩石下面的水潭里发出的声音,就像钢琴发出的乐声一样悦耳动听,所以人们才取了个这么好听的名字。这君子泉四周还有许多石刻,它们是唐宋以来雕刻的,有千手观音、讲法图等等。它们个个雕刻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态,仿佛感受到了唐宋时期人们的文化生活。现往上走就来到了气势恢宏的百步云梯,百步云梯的上面就是著名的“重龙阁”。重龙阁高高地耸立在山巅,是一个六层建筑。它的底层是一个巨大的龙宫,龙宫的正前方是一个海龙王,他是那么威武地坐在那里。龙宫的四周还有几根大柱子,柱子上面各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沿着石柱盘旋面上、腾云驾雾、各显其态,再上一层就是茶楼,人们经常坐在这里悠闲自得的喝茶,观赏风景。在重龙阁的最顶层是观赏城市风光的最佳地方,往前看是高楼林立的都市风光,左右和后面是一片田园风景。

 在重龙山顶南侧,始建年代不详,明洪武时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加以培修。永庆寺殿宇崇弘,房舍罗列。站立寺前远眺,城市景色历历在目。正如明按察使杨舜原诗云重龙山:“万丈青山插太空,楼台妆点梵王宫,昴霄鸳岭倘徉处,如带珠汇指顾中。”如实地描绘了它的绮丽风光。寺前有石牌坊,上为“重龙古迹”,两旁有联曰:“双鹤横江,缅仙吏遗踪,百尺楼头寻鹤架;重龙绕郭,踵名贤旧址,三台渡口望龙门。”牌坊背面上书“西蜀名刹”。两旁有联曰:“倚汉凌云,洵是西方法界;闻掬水,分明胜地曹溪。”牌坊后是“文命诞敷”牌楼,其后是永庆寺天王殿,殿后有重檐八角亭楼。传为宋代修的“来鹤亭”,亭后建有普陀殿。殿后有大旱不竭的“天池”。天池后是大雄宝殿,右侧有月池。

 在重龙山北坡。 《中国名胜辞典》亦载:“资中东、西、南、北四岩皆有石刻,而以北岩雕刻最美。”摩崖造像分布在君子泉和古北岩上端两处岩壁间,共一百六十龛,一千六百四十八尊。北岩岩壁间有君子泉,壁间有苏东坡书写的潇洒有力的“唤鱼池”三个大字。与北岩对应的有城西的御河沟石刻。城东罗汉洞的东岩石刻也颇具声名。其中东岩“释迦拈花讲法图”为全国仅有。唐代自湖南浯溪翻刻的颜鲁公书《大唐中兴颂》是颜鲁公平生第一书法。浯溪原刻已毁,四川仅存剑阁和资中两处。

  造像旁还有许多自唐以来的名人题记、题 词。永庆寺现有藏品1700余件,重龙山包括苏东坡、黄庭坚等名人的书法碑及袁枚、 曾国藩、张大千的书画。以黄庭坚的《幽兰赋》碑最为名贵,是稀世珍品。 内江有五月初五挂艾蒿的风俗,年五月初五,人们都在门上挂艾蒿,说这是用来纪念一个老太太的。不高的重龙山,林木繁茂,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在乱草丛中若隐若现,少了人工斧凿的痕迹,多了自然的山野之气,难怪让川人忍俊不禁的方言剧《傻儿司令》的拍摄场景便选址于此。穿过《傻儿司令》的拍摄场地,沿石阶上行,走过百步云梯,来到山顶古庙前,两株斜斜的迎客松虬枝峥嵘,妙趣天成,非红尘中的俗物可比。踏着苔痕步入古庙,古庙庄重厉穗,做课的僧人沉静如水,磬声、梵唱声、木鱼声使古庙更显神秘、空灵。水阁中,四面荷塘,一碧如洗,九回桥栏却是鲜红的,几间珠罗纱窗高高卷起的精舍,供游客晶茗、谈心之用,可以独酌花间,亦可以与僧人品茶论禅。茶是山上僧人自种、自采、自制的新茶,以无根水泡之,室内檀香与茶香会涤荡人久蒙尘垢的心灵。

何满子(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