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怀集曾是晚清大洪国首都 如今难觅“首都”遗址

家乡区县: 肇庆市怀集县

“您知道清代大洪国的首都在哪里吗?”11月17日早上,记者在怀集县城随机采访几位上了年纪的老者,他们有的摇头、摆手,有的反问记者:“清代有大洪国吗?大洪国定都在哪里?”
当记者告诉这些市民,清代有支起义军曾经占领怀集等地,在怀集县城建立了大洪国,他们还是有些不相信。
150多年的岁月流逝,带走了许多历史的印记。但是怀集等地的史料记载证实,晚清时期,怀集县城就是大洪国的首都。
记者 李文华 特约记者 徐维宁/文 记者 李文华/图
如今难觅“首都”遗址
据怀集县史料记载,清代大洪国“南兴王”的“王宫”设在怀集县学宫,元帅府设在怀集县衙门。
怀集县学宫建于清初,旧址位于怀集县城人民路。但是记者在解放路上仔细寻找,也没有看到这座清代学宫。
怀集县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林昉告诉记者,“文革”时期“破四旧”,“怀集县学宫被拆除,遗址上建起了怀集县电影院。后来,怀集县电影院被改造成许多间商铺,清代大洪国的“皇宫”遗址自此灰飞烟灭。”
沿着大洪国“南兴王王宫”往南行走约100米,是流经怀集县城的绥江。在绥江的南岸,记者见到了一棵大榕树。
“大洪国曾经在这棵大榕树下修建了一座哨所,还在大榕树附近的江面修建了一座浮桥,”林昉告诉记者,“当年,外地商人进入怀集县城,必须要给设在绥江南岸的大洪国哨所缴纳税费。”
解放后,大洪国修建的浮桥被拆除,浮桥遗址处建起一座水泥大桥,一直使用至今。
在怀集县博物馆展览室,记者看到一门古老的火炮。怀集县博物馆馆长黎红日告诉记者,这是一门清代火炮,应该是大洪国保卫“首都”时使用的重武器,“解放前后,怀集县的老百姓经常从绥江中打捞出这种火炮,都被当成废铁卖掉了,怀集县博物馆只保存了其中一门火炮。”
惠州府人占领怀集称王
古代的怀集是个偏远的山区县,到底是何人何时前来怀集?建立了这个大洪国,记者查询了怀集县史料,采访了大洪国南兴王的曾孙,从而解开了大洪国定都怀集的由来。
清咸丰七年(1857年)农历八月初九,惠州府博罗县人陈金江率领起义军占领怀集县城,随即宣布建立太洪国,陈金江自称南兴王。
大洪国在怀集成立以后,满清政府马上组织军队围剿大洪国。清守备(相当于现代师长)高日现带领清兵和怀集民团,与大洪国的起义军在怀集县城北边的登云岭激战,结果清兵大败,清军把总(相当于现代团长)童瑞光战死。怀集县内的官绅闻风而逃,避难于四会县仓岗的怀集会馆。
清咸丰八年(1858年),陈金江领导的大洪国起义军势如破竹,乘胜占领了开建、封川、贺县和信宜等数十个县,“国土”面积遍及粤桂湘三省的广大地区。
出手援救太平天国致衰落
大洪国曾经兴盛一时,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呢?记者在怀集等地的史料,以及大洪国皇帝陈金江后人书写的家族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兵围困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太平天国面临灭顶之灾。
同年,大洪国“南兴王”陈金江率兵北上救援太平天国,但是在湖南境内被湘军和民团击败,陈金江只能率残部退守怀集。
由于太平天国的衰落,广东和广西的清兵得以腾出手来围剿大洪国,攻占了怀集县城,大洪国“南兴王”陈金江下落不明。
逃往连州隐姓埋名
陈金江人间蒸发后,留给史志和民间许多谜团。在怀集和惠州等地的史志记载中,有的称陈金江率兵北上救援太平天国,途中身中湘军飞镖而死;有的称清兵攻占大洪国首都怀集后,陈金江拔剑自刎;有的称他在王宫被叛将郑金所杀。
直到1999年,连州龙潭镇田墱村建起一座南兴王之墓,所有的历史谜团才全部解开。原来大洪国灭亡后,大洪国的“南兴王”陈金江侥幸逃脱。
能够解开这段历史悬案的功臣名叫陈芳奇,他是广州市的退休干部。
据陈芳奇介绍,1955年,“我到汕头当兵,我的父亲嘱咐我顺便寻根问祖,到博罗县柏塘镇寻找祖宗。”
陈芳奇来到博罗县柏塘镇陈氏宗亲会才惊奇地发现,他的曾祖父陈兴财原名陈屐四,原来是博罗县的官宦子弟,因为好打抱不平,“领导博罗等地的农民起义,后来改名陈金江,还在怀集县建立了大洪国。”
1999年,陈芳奇退休,他辗转惠州、博罗等地,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无数大洪国官兵的后裔,从而填补了一段历史记载的空白。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大洪国灭亡以后,陈金江带来残兵败将撤出怀集县城,最后大家分散躲藏在怀集、连州和贺州等地。
陈金江逃往连州龙潭镇田墱村后改名陈兴财,当年就因病去世,“我的曾祖父担心清朝株连九族,给后人招来杀身之祸,对他的身世守口如瓶。”
据陈芳奇介绍,他的曾祖父陈金江40多岁才结婚生子,“陈金江有4个儿子,我的祖父是他的三儿子,陈金江现在共有40多个子孙。”

赵晓梅(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