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百咏

家乡区县: 江门市开平市

《梅花百咏》是明朝开平沙塘丽洞诗人李江(公元1455—1538)的个人诗集,共收集咏梅诗一百首、悼念其妻《十哀诗》一百首、杂咏、和古人诗七十余首。此外,在诗集中还附有李江原作《丽洞铭》(俗称《村论》)、《挽琴十哀传》、原版编者梁炯于清光绪年间撰写的《亦山先生诗遗稿叙》、陈敬德为李江节推祠堂作的碑文《节推祠堂记》及《广州府志》记载之李江传等文章。
李江是开平有“诗伯状元”之称的明朝诗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少年苦读诗书,弘治年间中了举人第七名,出任广西梧州推官,其事迹在民间广为传诵,如陈敬德在《节推祠堂记》中以“节、忠、孝、睦、善风、雄才、闻望”等优美词句,对李江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李江的《梅花百咏》,是《亦山文集》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专集之一。李江的诗,平易中见奇崛,形象中含哲理,突出于专,以理见长;《开平县志》李江传对其诗的评价是:“诗文敏捷华美,竖义精确确不可一移易”。在其诗集中,李江不仅天才地写出了一百首独具特色的梅花诗和震撼人心的一百首悼亡词,还写出了不少反映明代本地风土人情的诗作。可以说,《梅花百咏》是我市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物典籍。

分布区域
《梅花百咏》主要流传在开平市的沙塘镇泰山村委会一带。沙塘镇位于开平市中部,东距开平市区16公里,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830亩,水田面积25000亩,鱼塘面积4500亩。沙塘镇原属新会县康平郡,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建开平县。康平郡划入开平,沙塘从此成为开平县辖地。民国时期沙塘属开平县第一区。建国初仍属第一区。1954年至1956年改属开平县第十区(1958年改为苍城公社)。1962年6月沙塘从苍城人民公社划出建沙塘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沙塘区。1986年11月改为沙塘镇至今。沙塘镇辖丽洞、下丽、丽新、东方、塘浪、泰山、健丰、西村、联光、锦屏、芙冈、清湖塘、蓢畔、台洞、五星、红岭共16个农村村委会,1个圩镇居民委员会,全镇总户数8219户,总人口30250人。《梅花百咏》主要流传于开平市,并且在李江后人中广为流传。

历史渊源
《梅花百咏》是明朝开平沙塘丽洞诗人李江(公元1455—1538)的个人诗集。明朝时代,开平沙塘丽洞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诗人李江(公元1455-1538年),他小时候,母亲甚会教导,自小“五经”精熟,写得一手好字,作起诗文,敏捷无比。弘治五年以儒士身份参加壬子乡试,得中第七名举人。
上京赴考前,李江约了好朋友罗素和冯殷,到群山环绕的薛公岩去专心苦读诗书。每年闲余,李江看见野外梅花盛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不禁诗兴勃发,就以梅花为题大笔一挥,吟成一百多首好诗。罗素和冯殷看了,也称赞不已。但他觉得还未够好,多次反复吟诵修改,精益求精。
李江的家,离薛公岩不远。他早晚两餐,均由婢女月香从家里送来吃的。这年的端午节,月香做完了节日的事,很晚才送粽子来给李江吃。当时李江正磨了一砚墨,集中精力作诗,月香就把一盘粽子和一碗糖放在桌子上请他吃就走出去了。他一边吃着,一边凝神苦思。到他吃饱了,诗还未吟完,月香进来收拾盘碗,看见李江满嘴墨黑,不觉大惊,细看碗中的糖,一点也没吃过,而满砚的墨汁,却被他蘸着粽子吃干了。月香提醒他时,他才失笑说:”粽子蘸墨吃也是怪甜的。”
收拾好盘碗,天已黑下来了,风雨交加。这里峦峰叠嶂,山深林密,时有虎狼出现。月香是一青年女子,哪敢摸黑冒雨行这山路回家?而且她出门时,李夫人曾说过,天时已晚,如赶不及天黑前回来,就在岩里暂宿一宵,明早再回来好了。月香见天已漆黑,就把这话对李江说了。李江是一位敦厚的君子,笃守孔、孟、程、朱的礼教,听了月香的话,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男女授受不亲是圣人遗训,怎能让你在此过宿呢?”月香听了着急地说:”天这么黑,又雷雨交加,我怎能回去呢?”李江说:”不论你能不能回去,总之,这岩里你不能下榻!”月香急得哭了:”难道叫我到岩外睡吗?”李江说:”那就由你去好了。”
可怜的小月香,只得到岩外一个小山洞去度夜。翌日早晨,李江开门一看,只见石洞外血肉狼藉,月香的花鞋遗留地上,沾染血污,李江心想小月香是被饿虎吃了。原来小月香睡到半夜,被虎扑醒,挣脱身跑出小石洞,大叫救命,叫李江开门,但李江那两位朋友已回家去过端午节,李江读书至深夜才睡听不见小月香的呼叫。李江看着深受良心谴责,不禁流下泪来说:”我害了你,罪过,罪过!”他赴京考试回来,曾在岩前立庙,以纪念此女子,这是后话。这一年,正逢会试,李江和他的朋友罗素、冯殷,上京考试。不料,行至半途,李江得了病。病好后,赶到黄河边,又遇狂风暴雨,黄河水涨,大小船只,不敢通行。李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连三天,风雨不停。待他渡过黄河,跑进北京城去,最后一场殿试早已完了。北京城的居民正热热闹闹准备着新科状元游街。李江失望极了,只可埋怨命运不好,决定游览几天就回乡去。
有一天,李江在街上闲游,看见一座壮丽的王府,门前新贴上一副对联:“子能承父业,臣须报君恩。”李江想,这是一副病联,乃拜见王公,对王公说:“这副对联,把君、臣、父、子倒置,病在颠倒‘五伦’,是非同小可的。”王公听了大惊,忙问能改否?李江说:“可以!”就把案上现成的笔墨拿过来铺开张纸,一挥而就:“君恩臣须报,父业子能承。”王公一看,虽然还是那几个字,但这么一调,就不颠倒“五伦”了,心中甚喜,忙叫人贴到门前去,并赏了李江几两银子。
李江看着银子,满心欢喜,信步行去,前面又是一座王府,门前贴的对联是:“风吹绿水千层浪,雨落黄河万点清。”李江看了,不禁高叫说:“堂堂的北京城,皇皇的王府,稳步怎么尽写病联呢?”那守门人见他叫病联,要制止他,嘈吵起来,惊动了府内王公。原来府里的王公是当今皇叔,素善舞文弄墨,又很傲慢自负。闻说有人说他亲手写的是副病联,不禁勃然大怒,叫人把李江捉进府去,问:“你怎说这是一副病联?”李江说:“联中不是有千层浪、万点清的吗?有谁细细算过风吹绿水恰恰是千层浪,雨落黄河刚好是万点清,不多不少呢?这联就病在数目不清,写得太死了!”皇叔听了有理,就说:“这该怎样改才好呢?”李江说:“风吹绿水层层浪,雨落黄河点点清。”皇叔听了觉得一改确是比原来的好,但他是一位阴险狡诈的人,因此,表面上连赞改得好,但内心里怀恨在心,要施谋杀掉李江,先赏给李江很多银子,放了李江。
李江出得门来,为要显示自己的才华,回到寓所,用布写了一个“专医病联”的招牌,串街过巷,招揽生意。这奇怪的招牌,惊动了满城百姓,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都把这当作出奇的新闻传讲开去。不知怎的竟传到皇帝的耳朵去了。这个弘治皇帝,是个爱才如命的人,听到这个新闻,就觉得这是一个人才,很想召见李江。而皇叔却想借皇上召见,难倒李江,治他死罪,就奏称李江傲慢自负,目无王公大臣,要面试其才,如虚有其名,要治其死罪。皇上准奏,命即召见。
李江负着招牌,正在街上行走,忽闻皇上召见,又惊又喜,连忙进宫朝见。皇帝见他驴子般的面孔,金鱼般的突眼,獠牙露齿,还背着个大的招牌,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问明了情况,知道李江因病误了考期,改对联抒发自己的才学,便有意要试试他。皇叔故意为难李江,要李江在烧完一炷香的时间内,写出一百首诗,可免死罪,并获嘉奖。李江知道是难题,但迫于无奈,只得一口应承,请皇上命题。这时,清风吹来梅花的阵阵清香,一朵梅花,吹到李江面前,皇帝一阵心喜,就命他以梅花为题,写一百首梅花诗,叫皇叔监考。李江闻言,心头喜悦,暗想:我在薛公岩曾写过一百多首梅花诗,正合己意。于是挥笔蘸墨,一气呵成,请皇叔转呈上去,那炷香还未烧到三分之二呢!皇叔一心要治李江死罪,以泄心头之恨,他想:你写一百首梅花诗,我取你十几首,让你不够数,就治你欺君之罪。他暗中取去十多首放进衣袖,才呈交皇上。皇帝看了,龙颜大悦,连赞:“好诗,好诗!”皇叔奏曰:”先数数数目吧!”皇上命人清点,得诗一百零几首,原来李江一口气写了一百二十首,除皇叔取去十多首外,还有一百多首。皇帝闻之,眉开眼笑,连赞急才,好诗才!便当场钦点李江为“诗伯状元”,并特准他像考取状元一般,在北京城里游街三天。皇叔枉费心机,徒叹奈何而已。
清光绪年间,学者梁炯编辑出版了李江这一百首梅花诗,辑为《梅花百咏》,流传至今。
2004年8月,李江后人、开平市文联主席李日明主持重新修订出版了《梅花百咏》,以清末明初的原木刻本为母本,采取复印扫描等现代技术仿古重印。在编辑过程中,编者还根据原版勘误表的提示,对照《开平县志》的存稿和原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修正错字错句二十多处,同时清除了原书中一些斑迹和不清晰的文字、线条,使再版的《梅花百咏》更加准确和清晰。

基本内容
《梅花百咏》是明朝开平沙塘丽洞诗人李江(公元1455—1538)的个人诗集,共收集咏梅诗一百首、悼念其妻《十哀诗》一百首、杂咏、和古人诗七十余首。此外,在诗集中还附有李江原作《丽洞铭》(俗称《村论》)、《挽琴十哀传》、原版编者梁炯于清光绪年间撰写的《亦山先生诗遗稿叙》、陈敬德为李江节推祠堂作的碑文《节推祠堂记》及《广州府志》记载之李江传等文章。
李江是开平有“诗伯状元”之称的明朝诗人,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少年苦读诗书,弘治年间中了举人第七名,出任广西梧州推官,其事迹在民间广为传诵,如陈敬德在《节推祠堂记》中以“节、忠、孝、睦、善风、雄才、闻望”等优美词句,对李江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李江的《梅花百咏》,是《亦山文集》中最有文学价值的专集之一。李江的诗,平易中见奇崛,形象中含哲理,突出于专,以理见长;《开平县志》李江传对其诗的评价是:“诗文敏捷华美,竖义精确确不可一移易”。在其诗集中,李江不仅天才地写出了一百首独具特色的梅花诗和震撼人心的一百首悼亡词,还写出了不少反映明代本地风土人情的诗作。可以说,《梅花百咏》是我市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物典籍。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梅花百咏》

传承谱系
《梅花百咏》的来龙去脉在开平沙塘镇丽洞泰山村委会家喻户晓。
李金楼,村民,高中文化程度,听祖辈流传下来关于《梅花百咏》的故事。
李日明,市文联主席,李江后人,不仅熟悉《梅花百咏》故事,还亲自组织重新出版了《梅花百咏》一书。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miki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jiangmen_kaiping.html

hyx(2014-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