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风味小吃

家乡区县: 扬州市邗江区

    扬州风味小吃是扬州菜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酒宴上冷盘、炒盘和大菜以外的席点、大众化小吃及民间所做的小吃、食品。扬州点心以嫩酵、温水面团、油酥、面条和应时点心为主。点心以薄皮大馅、皮馅配合相宜、馅心多变、适应时令而擅长。面条糯韧多重汤汁、覆盖各式浇头而味美留连。风味小吃多以应时野蔬配以荤腥和腊味、果脯、蜜饯制成馅心,随季节而变。点心调味趋于新鲜、香酥、突出主味。咸中带甜,以甜提鲜;甜味则糯香粘滑,甜纯适口,兼有北式点心浓郁实惠,南式点心精细多姿的特点,形质统一,用料讲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十大名点是: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子、野鸭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是: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是: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这些名点可在扬州美食一条街上几乎都可以尝到,另外,一些老字号富春茶社、京华大酒店、菜根香饭店、扬州大酒店、共和春酒家、绿杨村也有各式小吃供应,琼林苑、西园饭店、珍园饭店、东园饭店、新世界酒楼、电世界大厦、琼花大厦、扬州大厦、皇宫大酒家也有各式精致小吃名点,看来“吃在扬州”真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丁包子

三丁包子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本地软而带韧,食不粘牙。富春茶社一直保持这种发酵的传统特色。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据传,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名为天下一品。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铬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名厨想出:海参滋养,少而不过补;鸡肉味美,少而不过鲜;猪肉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过软。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备,如各味用料量少一点,那就可达到“五不过”的要旨,按此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去富春茶社品尝三丁包子或五丁包子,如配该社的“魁龙珠”茶,则更令人叫绝。这种茶是选用浙江龙井、安徽魁针、江苏珠兰等名茶搭配窨制而成,取魁针之色,球兰之香,龙井之味,头道茶,珠兰香扑鼻;二道茶,龙井味正浓;三道茶,魁针色不减,色香味俱佳,难怪许多来扬州观光的宾客说,来扬州,不游瘦西湖,则空负目,不到富春茶社,则空负腹。

千层油糕

清代中叶,家居扬州的福建盐商,其庖善制作油糕而为其主欣赏,流传于市,到了民国初年,富春茶社制作的油糕,已有相当高的水平。糕体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甜糯适度而爽口,在掌握烤面、糖、油性能的基础上运用自如。1983年扬州的特一级点心师董德安参加了全国烹饪大赛,以包括千层油糕在内的淮扬点心艺惊四座,荣获全国最佳点心师称号。

香气撩人的熟食摊 每个地方熟食摊上的东西都代表了这个地方物产的一个方面,扬州的熟食摊上最常见的是盐水鹅,在扬州一直是很受欢迎的。 盐水鹅香气浓郁,口感鲜嫩,价也不贵,足可与南京的盐水鸭相媲美。朋友小酌,亲人团聚,去剁上半只盐水鹅,既随意又不显得太寒酸。以前外地来扬的人,尤其是外地学生在回家时,常会带一只回去给家人尝尝。一开始,扬州人爱吃鹅肉,头、颈、爪、翅,问津者不多。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的口味突然转了,以前很便宜的鹅头、颈、爪、翅一下子价格涨了上去,远远地超过了鹅肉的价钱,特别是夏天风行喝啤酒时,头、颈、爪、翅更是人们的首选。盐水鹅以老鹅为佳,因此每年当仔鹅上市时,盐水鹅的价格就会掉下来。 如今扬州人把鹅的生意做大了,除了盐水鹅,又有了风鹅,扬州大仪所产风鹅腊香浓郁,鲜嫩可口,已经销往省内外的许多地方,扬州又有一个新的产业——鹅业,这也算是盐水鹅给扬州人的启示吧。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是古代“碎金饭”的创新。所谓“碎金饭”,即把饭炒得颗粒分明,皆包蛋黄,色似炸金,油光闪烁,这也就是俗称的蛋炒饭。扬州炒饭最初因蛋黄素油色泽如金,饭粒洁白如玉,故炒出的饭颗颗都是外黄内白,被称作“金裹银”。今日扬州炒饭,是选用上白大米饭,配以火腿、鸡丁、虾仁、冬菇、冬笋、海参、鸡蛋、精盐、素油、葱花等原料爆炒而成。炒饭的用油恰到好处,采用植物油为主,这样炒成的饭,蛋花金黄,火腿深红,虾仁玉白,葱花碧绿,色香皆备。在纽约的中国餐馆大都供应扬州炒饭。美国有一家“中国园”餐馆,整日引来高朋满座,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妻子、女儿常去这家餐馆用餐,“扬州炒饭”是尼克松最喜食的。在英国,华人开设的餐馆里,无论是豪华的餐馆,还是随意小吃的快餐,都有“扬州炒饭”出售,简单的扬州炒饭与国内的蛋炒饭差不多,价格较便宜,若在炒饭里加一点虾仁、肉了、鸡丁、海参丁,再加点青豆点缀,这就成了正宗的扬州炒饭。

黄桥烧饼

 黄桥烧饼产于苏北黄桥镇,它之所以出名,与著名的黄桥战役是紧密相连的。在陈毅、粟裕等直接指挥下的黄桥战役打响后,黄桥镇12农磨坊,60只烧饼炉,日夜赶做烧饼。镇外战火纷飞,镇内炉火通红,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时隔30余年之后,即1975年5月,粟裕将军重返黄桥,黄桥人民仍用黄桥烧饼盛情款待他,他手捧烧饼,激动地勉励大家说:“从黄桥烧饼我们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我们要继续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古代烧饼,制用精细。据《随国食单》载称,烧饼的制作是:“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面炙之。”黄桥烧饼吸取了古代烧饼制作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已从一般的“擦酥饼”、“麻饼”、“脆烧饼”等大路品种,发展到葱油、肉松、鸡丁、香肠、白糖、桔饼、桂花、细沙等十多个不同馅的精美品种。黄桥烧饼,或咸或甜,咸的以肉丁、肉松、火腿、虾米、香料等作馅心。烧饼出炉,色呈蟹壳红,不焦不糊不生。1983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 黄桥烧饼,有圆形的,长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斜角形的5种。目前黄桥烧饼店出售的一般是圆形的和椭圆形的两种,咸甜皆备。

双麻酥饼

酥饼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介绍的环饼,就是用蜜、水牛羊脂加面粉调制的油酥饼,唐代韦巨源向皇上进献的烧尾宴中就有“二金乳酥”、“巨胜奴”、“金铃臭”等油酥面点,用料亦是酥油、蜜、水油面,外粘芝麻的蒸炸烤类食品。带有北方游牧民族酥饼之特征。在酥点中属硬酥一类,当时在洛阳、长安盛行,故有“胡麻饼样学京都”之说,利用油脂分层起酥,只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双麻酥饼就是代表作,既有胡麻油酥饼的特色,又有分层起酥的技术演进,糅合了南方精细的风格,小巧玲珑,口味多样,酥香滋润,为筵席和早点佳品。

扬州的茶食糕点

有茶社也就少不了茶食,除了前面说到的那些外,香干、臭干等也是人们饮茶时常食用的,也应算是茶食,但扬州人所说的茶食不是指这些,而是指油果子、大京果子、云片糕、金刚脐(亦称京江脐)、桃酥等小食品。扬州的茶食非常有名,与京式、苏式、宁式、广式、湘式、川式、闽式、高桥式等,同时被全国糕点行业定为茶食糕点九大帮式之一,常年品种有大京果、小京果、京果粉、桃酥、云片糕、雪片糕、大馓子、金刚脐等;时令品种,春有春香糖、素枣糕、乔片、玉兰片,夏有薄荷丁、水发糕、潮糕、绿豆糕,秋有月饼、重阳糕、五谷糕、巧果,冬有蜂糖糕、浇切片、寸金糖、董糖、牛皮糖等交替上市行销省内外。 大麒麟阁是扬州老字号茶食店中名气最响的一家,所产的京果粉质地细腻、油香浓郁,许多客居他乡的老扬州回乡时都忘不了要捎上些给朋友们尝尝,大麒麟阁建于辛亥革命后,为当时扬州唯一的一家茶食店,前店后坊,现做现卖。如今的大麒麟阁生意兴隆,除原有的国庆路店面外,还在美食街开了一家分店,依旧保持着店后坊的老格局。现在扬州的茶食行业里又有一只新面孔——宫廷桃酥,来自江西,初到扬州时,是一家小得不能再小、地点偏得不能再偏的小店,毫无名气。他们也是现做现卖,不仅在店里卖,也用车推了上街卖。过了几年,有了些实力,终于搬至人来人往的国庆路上,只是店依然小。去年,在它的南面又开了一家江西宫廷桃酥王,外地的茶食在扬州打起了擂台,结果两家的生意都做得红红火火。相比之下扬州传统茶食中的薄脆现在已难觅踪影,浇切片、牛皮糖也比前些年冷清了许多

翡翠烧卖

翡翠烧卖状如石榴,底似金钱,面皮空露莛头,呈木耳形皱折。约首创于清代。其时,满清遗老、名流绅士、工商界头面人物,均为富春茶社的座上客。一次,扬州商会第一任会长向富春茶社提出,要吃素菜馅烧卖,于是名厨高手便用扬州产的“梅岭青菜”,取其叶斩成茸,以熟猪油、火腿末、绵白糖、食盐拌和成馅,制成烧卖。因其馅心碧绿,色如翡翠,故称翡翠烧卖。俗话说,要得甜,得给盐,在青菜茸里拌上点精盐既能去掉青菜的莱腥味,又能反衬出甜味和鲜味,食之不腻。烧卖皮的制作十分精巧,一只指头大小的面饥,擀成6毫米直径圆皮,四周薄中间稍厚,周围的裙褶有三十个菊花边形的薄皮,包入馅心,颈长而兀立,包口镶上火腿末,是馅心相映,红绿可爱。如今,翡翠烧卖有简蒿翡翠烧卖、菠菜翡翠烧卖、豌豆苗翡翠烧卖、荠菜翡翠烧卖,制法大体相同,均为维扬名点。

紫色苜蓿(2014-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