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馄饨乘着家乡的情

家乡区县: 沈阳市大东区

今天是母亲节,如果让你说出一种食物是你和母亲经常一起吃得会是什么?可能有的人会说我和妈妈都爱吃鱼香肉丝,有的人会说水果是我和妈妈的最爱,我们四季都吃苹果。而在我的印象中,有一样食物是我和妈妈经常一起去吃的,那就是馄饨。

出于好奇我就查找了馄饨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种。说法一: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说法二:冬至之日,京师各大道观有盛大法会。道士唪经、上表,庆贺元始天尊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说法三:相传春秋战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馄饨在我的印象中也是不断变化的。小的时候,我和妈妈经常自己亲手包着吃。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却把馄饨包得丑丑的,可是自己吃着特别想。后来熟悉了,报的就越来越像模像样了。妈妈为了我长身体经常会放海带和虾米,妈妈会说说这都是有营养的食物,可以让我更健康的快快长大。我和妈妈一人一大碗馄饨,可以连着汤汁都吃干净。那时的日子很简单幸福!

后来我学业压力重,就不怎么在家包馄饨了。渐渐地,沈阳街头遍地开启了一家连锁做馄饨的店,叫做满包馄饨。听着就亲切吉祥!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陪我去医院,回家的路上她建议我们去尝尝这满宝馄饨怎么这么火。就一人点一碗馄饨,皮薄馅大,多放陈醋,汤汁鲜美!从此,我和妈妈只要出去逛街累了,必然会去他家一人一碗开吃。老样子,一碗牛肉芹菜馅儿的,一碗小白菜鲜肉。那是的感觉很满足!

不过这几年,我在外上学很少能和妈妈去吃满宝馄饨了。听说他家可以买冷冻的,回家水煮一下就可以。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不爱动弹做吃的,特别是孩子不在身边,自己经常糊弄点吃的就过去了。这馄饨在家准备几袋,妈妈饿的时候即吃即煮,不仅方便省事,更加有营养,我想这对于我和妈妈来说更是一种亲情的纽带,在吃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会历历在目。那种感觉是深深的回忆与浓浓的爱。

 更多精彩阅读请关注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summer108
梁佳(2015-05-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