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第四中学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城区

襄阳市第四中学创办于1954年9月,197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2001年以综合评估总分全省第二

名(仅次于华师一附中)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9年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称号。学校以优美的校园、齐全的设施、文明的校风、雄厚的师资、卓越的成就,被誉为古城襄阳的璀璨明珠,襄阳教育的闪亮名片,培养精英人才的沃土,省市高考状元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襄阳古城,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素有“会说话的校园”的美誉。教学设备、生活设施先进齐全,所有教室装配全国一流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高二、高三教室全部装有空调,10个设备达部级一类的高规格理化生实验室、现代化图书馆藏书达16万余册、两个标准400米跑道的 全塑胶田径运动场、两个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全部安装有冷暖空调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学生公寓,襄阳市教育系统唯一一家A级学生食堂等。学校下设高中

部、体育部、义务教育部和国际部,在校学生近万人,专任教师490余人。
四中精神:敬业、奉献、求实、争先 四中校训:勤奋、严谨、团结、进取
工作理念:追求卓越、崇尚一流 管理理念: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
办学目标: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全市一流、全省一流、全国一流、世界一流 办学理念: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务祖国和人民襄阳市第四中学 - 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建有标准400米跑道

的 田径运动场两个和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两个,7栋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藏书达13万余册的现代化图书馆及实验设备达部级一类的高规格理化生实验室。建有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科技实验教学中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心、电子阅览和图书阅览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学校校园微机互联网已全面投入使用。
学校下设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 体育部,现已拥有12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69个班、初中29个班、小学23个班、体育6个班),在校学生达9000人,专任教师423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45人,中级教师192人,有80多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的表彰和奖励,有100余名教师成为襄阳市各学科教研会的主要负责人、襄阳市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先后涌现出 华元林、 李少华、 蔡顺华、 陶仕富、 杨继禹、 李均邦、 韩锐、 周俊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襄阳市第四中学 - 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创新
“一个目标”就是始终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德立校,以章治校,以科技兴校,以创新求进,以质量取胜,把襄樊四中建设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全省一流、国内外知名的省级和国家级示范高中。
“两支队伍”就是建设一支团结协作、廉洁务实、精通业务、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

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的教职工队伍。
“四个创新”就是管理创新、德育创新、教学创新、环境创新,通过四个方面的创新,逐步实现“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目标。
“高质量”,主要是高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在全面贯彻方针,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上;高在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双过硬上;高在能满足社会需求,向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新生上;高在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突出发展,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上。
“有特色”主要是有管理创新——以精良队伍、科学管理创一流质量的特色;有德育创新——为学生提供风味常新的“德育套餐”,使学生学会做人的特色;有教学创新——面向现代化,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特色,面向未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规格的拔尖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的特色,面向世界,加强对外教育交流的特色;有环境创新——

创设现代化优良育人环境的特色。   “现代化”,主要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孕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摇篮作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使全体学生具有高度智力、完善精神和健全体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着力抢占信息时代教育的制高点;校园环境的现代化,让校园处处都发挥育人功能;队伍建设的现代化,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发展威长。
坚持管理创新
着力建设好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实施科学管理以目标管理形成巨大向心力、凝聚力、原始力和协助力,大胆进行“四制”改革,开辟“园丁谱”、“绿叶赞”,实行三个倾斜:向一线倾斜、向中表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倾斜,按照“定编、定岗,双向选择,绩效优先,公开公平”的原则在学校实行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对调入四中的同志规定一年的试用期,用1%的流动率换来99%的积极性。
坚持德育创新 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积极为学生配送风味常新的“德育套餐”
四中业余党校已办了18个年头,严格而有计划地发展了一大批学生党员。学校还成立了“爱心互助社”,学生心理咨询研究室。学校德育还走出校门,走向社会。2006年开始学校每周六组织一个班到市法院参加”今日开庭“,促使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坚持教学创新 始终以教学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日常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通过”三个立足"加大教学创新力度,使学生全面、合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一是立足科学化,构建教学立交桥,坚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执行课程计划。二是立足现代化,改革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立足信息化,加强对外教育交流。
坚持环境创新 坚持环境创新,不断加大投入,创建现代化的校园环境设施
近年来,学校十分注重校园环境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校园服务功能。一是规划校园。二是绿化校园。三是美化校园。四是亮化校园。五是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整治活动。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学校和形象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Layner(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