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嫁娶习俗
海州地方,婚事延续过程较长,一般从十二岁定婚前聘媒开始,至十八岁结婚后一个月结束,约六七年之久;个别的“指腹婚”和“抱怀婚”,则时间就更长了。概而言之,人们对婚姻的祈求只有三件事:一对称心的夫妇(侧重予娶个好媳妇);早生多生孩子,孩子长大能做状元;夫妻白头偕老,生活富裕。
戳锅腔祈婚
无论男女,一般都在六至十二岁间定婚(俗称定亲、说亲),如果在十三四岁或十六七岁仍无人提媒定亲,就要祈求神灵相助。祈婚的人在除夕夜深人静时(亦有在腊月二十四晚上),手拿烧灶用的火叉,在锅塘里捣动,边捣边说:“戳锅腔,捣锅洞,明年婚姻动。说个花媳妇,灶老爷面前多上供。”要连说七遍。女孩祈婚也是这几句话,只是把“花媳妇”改成“好女婿”。一般的女孩害羞,可由其母代做代说。母亲代说时,在“婚姻动”前要加上女儿的名字,念成“明年××的婚姻动”。否则晦气。
三月三放船求偶
海州湾边多山,山涧连海。海边的一些大龄男女青年,每年三月初三用放船守船的办法求偶。欲求偶的女青年用海产的梭子蟹的盖壳或大乌贼鱼的脊骨制作成船体,在船体内安装舵、桅、杆和顺风旗、桅篷等,如真船相似。再用鱼骨、螺壳、鱼眼、鱼鳞等拼凑成仙鹤、小鸡、盘龙等动物,作为信物,放在船上。三月初三这天,女青年拿着自制的小船,到山上密林深处,不让别人看见,把小船放在涧沟溪水里,任其向下游海里淌去。一些求偶的男青年三月初三这天天一亮就到每年形成的放船涧沟下游海边守船。有一条俗规,男的不准到山上,女的不准到山下,男女不见面,谁守到了船,凭船上的信物,请媒人到女家提亲。人们相信这种放船守船是命里注定或事由天定,见媒人持信物来女家提亲,只要父母与女儿验证信物是真的,一提就定亲了。一些男青年一连几年守不到船,有些女青年虽然船放了,中途遇障碍没有淌到海边,总是没有人来提媒,也都认为是“命定”、“天定”的。其实除极少数特别迷信或年龄尚小去凑热闹的人外,一些相好的男女青年,早已约定船上信物和放船时间;大凡以船提亲的,多为男女双方的意中人。
忌讳站簸箕头
海州人用的簸箕,皆由柳条编成,多用来颠簸扬弃粮食和干海货中的杂物。颠簸箕时,未定婚的男孩女孩忌讳站在簸箕口前边,说是站前边,会把媒人掀跑。没有媒人,自然就得打光棍或当老姑娘了。
聘媒
无论男孩女孩,六岁到十二岁间家长要托人“提媒”,又叫“提亲事”或“提个头”,即聘媒。被聘的人叫媒人。民间聘媒有两种情形,一是庄邻中有的人擅长做媒,经他做媒的一般不出大差错,大家信得过;二是一方事先相好了对方,托与其相近的人去作阀,俗叫“穿针引线”。提媒定亲,有三件事须要讲究:
一是门当户对。俗说“笆门对笆门,板门对板门,瓦屋要对四“簷青”。因为苛求门当户对,有的大财主家,专辟一宅房子作为“老姑堂”,雇一些丫环使女侍候“老姑”,宁可让姑娘在家老死,也不嫁给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家。
二是袖笼门风。本地称狐臭为“下风”,俗谓“抽笼不干净”,认为“下风”会代代相传,败坏子孙。门风指家风,凡有外乡提亲的,双方都要互相打听对方门风如何,袖笼干净不干净。若遇门风不正或袖笼不干净的,无论对方条件多好,也要断然回绝 。
三是男女双方的年龄问题。最好是同龄,“年纪相仿,一对双帮”。不喜女大男小,一般没有女方比男方大四岁以上的,女方比男方小七八岁甚至十岁以上的属常见。
合婚
经媒人说合,条件相当,双方家长基本同意之后,要请人(私塾先生或专门从事此行的人)合婚。合婚是将男女双方十二生肖相配,再以两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千支共八个字推算能否成婚,故合婚又叫“掐八字”。合婚分上中下三等。上婚:青龙黑猪上等婚,男女相合亲如宾,中婚:红蛇白猴满堂红,合婚相配乐融融,下婚:青兔黄狗古来有,合婚相配能长久。属相上不能犯四大忌:‘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还要以男女双方的“五行”命相推断是相克还是相生。歌诀是:“甲子乙丑海中全,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和“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先确定双方的命相,然后再看是相生还是相克。只要五行相克和犯四大忌,都不能成婚。
男女五行命歌诀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己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戍于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展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水。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泽土,庚戌辛亥钗环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抄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戍癸亥大海水。
(注:相继两年中所生的人,无分男女,均为同一命相。如甲子、乙丑两年中所生,为同一命相,均为金命。然而,“金命”中又分各种“金”)
传柬
“掐八字”合适后,要正式定亲,俗叫“传柬子”或“传帖子”,就是写婚约。柬和帖同义,就是折成六摺的红纸,第一面上印金字和金色的喜庆图案,外有金色喜庆图案的红封套。双方把婚约写在这样的柬帖上,叫婚柬。男女双方的婚柬要传送给对方作凭证,故名“传柬”。婚柬有两种形式,一叫启柬,一叫礼柬。无论启柬札柬,都要体现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是应诺的。民谚说“一家有女百家求”。
启柬,在双方基本同意成亲之后,恐口说无凭,中途变化,要用文字形式肯定下来,就要写一启柬,俗叫“捏死口”和“赘结”。启柬的内容很简单,以双方家长的名义;男柬只写一个字“恳”,某某顿首拜。女柬也只写一字“允”或“诺",某某顿首拜。传启柬之后才算允婚。允婚还不算正式定婚,只有写了礼柬,才算正式定婚。
礼柬,是按“仁义孝顺忠信”的六礼写成的婚约(婚书),故名
礼柬。双方一旦写了礼柬婚书,就不可悔改。写礼柬不能有丝毫差错,共七个要点:
一,礼柬套封的正面中间,男方写“双喜”,女方写“全福”。正帖的首面,男方写“天长地久”,女方写“天作之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