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熊家冢——历史的积淀

家乡区县: 湖北省荆州区

熊家冢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当阳市和荆门市三市交界处,距荆州城西北45公里,地处川店镇宗北村与张场村,其规模与陕西发现的罗家坑秦公墓相比更宏大,是目前(2012年)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园分布最完整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地,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最高水平的杰出代表,属省级重点保护古墓。

熊家冢海拔高度68.2米,主要由主冢、陪冢、车马坑、排葬坑和壕沟等5部分组成。从考古铲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的资料来看,熊家冢是一座略呈正方形、带有斜坡墓道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墓道朝东,方向为50°。墓口长68~70米,宽68米,墓道长33米,宽16~20米。

整个墓区勘探和发掘表明,这些遗迹南北跨度约550米,东西跨度约150米,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主冢

是一座有斜坡墓道的“甲”字形木椁墓,熊家冢主冢长宽均达67米,坑深15米以上。棺椁面积达248平方米,是中国已知的帝王棺椁中最大的。在墓的西边推测有15级台阶。墓坑底长27米,宽25米。

陪冢

陪葬墓在主墓之北,紧邻主墓,长36米,宽30米左右。

车马坑

主墓车马坑

与陪葬墓的西边是车马坑,长约134米,宽约23米。其中1号车马坑,南北长132.6米,东西宽约12米。除了主车马坑外,还排列着30余座大小不一的小车马坑,形成一个完整的出行车阵。

车由轮、轴、辕、衡、舆几部分组成。车的放置为衡西舆东,两马背向侧卧于辕两侧,马首向西。马口中有铜衔,头部有包金箔的锡节约,颈部下方有玉串饰、玉佩、玉饰状的玉器。

排葬坑

在主墓的南边和陪葬墓的北边,分别排列着总数逾百座规划整齐、大小相当的殉葬墓。其中已发现的已超过120座,杀殉人数超出“将军大夫”级。从已发掘的殉葬坑,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小型墓,坑口长4-5米,宽3-4米,坑深4.5米左右。已发掘的11座墓,人骨及葬具都保存不好,葬具仅存灰色棺椁痕迹,为一椁一棺。

随葬品均出于棺内,以玉石器佩饰为主,器形有璧、璜、环、珠、管、龙形佩等。其它还有少量小型铜器,如带钩、削刀、铃。熊家冢墓地的这些殉人,有可能为自殉,也有杀殉的,坑位排列按等级、性别的不同而排列有序,是经过精心规划、同时下葬的结果。已发掘的殉葬坑中均有一椁一棺,并有不扉的随葬品,说明殉葬的人殉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祭祀坑

在主墓的西边和南边,有规律地分布着近百个方形或圆形的祭祀坑和大量的地面建筑遗迹。

whj_milk(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