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清明时节,杨柳轻扬桃花绽开小草青青大气洁净的大地,充满着无限生机……远古,先人将“冬至”后的106天立为“清明”,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民间祭祀祖先的节日。
清明,祖国大江南北有不同祭祀祖先形式在唐朝已蔚为成风。桂东同样一直在传承千年清明时节的习俗。外地人叫“扫墓”,桂东人叫“挂纸”或“做清明”。
“……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清明时读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由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两眼泪水潸然而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呢?人心皆一体,凡世人都有感情,这种哀怨和心痛在清明时节确实让人心中非常沉重。
清明节中,桂东老人说“挂纸”祭祖祭祀先人应在清明时节前三天与后三天可进行,否则祭祀时间有点大早和大晚。在桂东还有一个习俗,如果要去祭祀去年清明后逝去亲人的新坟,那么后人一定要去“挂社纸”。
什么叫“社纸”呢?
“社”即春社。甲骨文中记载“春社”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距今两千年。自宋代起才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订为春社日。古代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为二月二,俗称土地公公生日。官社以立春后第五戊日的日子不变,其祭祀为国家级别的最高祀典,非常隆重地在“社稷坛”举行。官民祭社神都是祈求丰年;祈赢战争胜利;祈雨求晴;祈求消灾;婚恋求子……
“挂社纸”资料上说是客家人的风俗,普遍存在于全国各个客家聚居地之中。桂东人“挂社纸”的意思与客家人是一样的,大概是以此告知“社公(土地公公)”:在新葬的某个墓地中,安葬了祭祀者的亲人,亡灵在另一个世界里人生地不熟的,特别需要土地神的格外关照,让亲人在九泉之下得到安宁啊。桂东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是与客家人的习俗十分相同的。由此可见,综合上述,自古以来桂东地区应该是客家人的群居地区。
清明“挂纸”与春社“挂社纸”无非是祭日不同而已。其余的形式是一样的。至于挂纸所用的祭品一般是:米饭(要煮蒸新鲜米饭,在开盖前盛出第一碗)、肉(切成方形而煮熟的五花肉)、油豆腐(装满一饭碗)、糍粑(米粉糍、艾糍、大禾糍均可)、酒(本土糊酒)、茶(新鲜开泡的茶水)等祭祀供僎,其余是冥钱若干、三支佛香、二支腊烛、一封鞭炮和一些单个的大炮竹。“挂社纸”祭品也是一样的。 “挂纸”一般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为私祭。各个姓氏族聚集公祭,用三牲六畜公祭祀祖坟,唢呐劲吹锣鼓喧天,祭祀队伍浩浩荡荡,声势很大地奔向祖墓。礼生在祖坟前唱诺祭文,后嗣们三跪九拜……祭祀形式非常隆重,毕后,族亲们在宗祠内聚餐。桂东人说这是“做清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