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简介

家乡区县: 淮安市涟水县

 

涟水县 涟水一般指涟水县

涟水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古称安东,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 859991人(2010年)。政府驻地红日大道。

1985年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县”,199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县”,拥有显著的优质杨木资源优势。涟水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1]

涟水县是智慧之乡,养育过陈登、鲍照等古代文化名人,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2]

中文名称涟水县

外文名称Lianshui County

别 名安东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江苏淮安

下辖地区高沟、唐集、保滩等19个乡镇

政府驻地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日大道

电话区号( 86)0517

邮政区码223400

地理位置黄淮南部,江苏省北部

面 积1676平方公里

人 口 859991人(2010年)

方 言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涟水话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妙通塔,五岛公园、主题公园、月塔等

机 场淮安市涟水机场

火车站连淮扬镇铁路(涟水站)

车牌代码苏H

特 产捆蹄、高沟酒(今世缘)、萝卜干

历史人物顾祝同、吴强、王道明等

行政代码320826

目录

1历史沿革

2行政区划

3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地形▪ 气候4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5人口民族

6经济概况

▪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7社会事业

▪ 民间文化▪ 教育▪ 新区建设8交通运输

9旅游信息

10地方特产

▪ 鸡糕▪ 捆蹄▪ 活珠子11著名人物

1历史沿革编辑

春秋时,涟水属吴。

战国时,先后属越、韩、楚。秦时,属东海郡。

楚汉之际,属西楚霸王项羽,汉初,属楚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两国,涟水又属楚国。

汉景帝时,被废除。

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淮浦县,属临淮郡。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

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淮浦属东海郡。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淮浦属下邳国。

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因之。

东晋十六国时,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

南北朝时,淮浦先后属刘宋。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北东海郡,治所连口(即今涟城),并于北境置襄贲县。梁时,仍叫东海郡,北境有襄贲。东魏和北齐,襄贲县先后属西海郡,海安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诸郡为州,襄贲县属海州。五年(公元585)改襄贲为涟水县。因县北有涟水而得名,涟水之名始见。

唐初,武德四年9公元621年)置涟州,在县北三十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627年),涟水县属泗州。乾宁二年(公元985年,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得四年(公元957年),归于周。

宋初,涟水县属泗州。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公元987年)置涟水军,属淮南东路。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五年改涟水县,隶楚州。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复为军。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涟水被金占领。绍兴元年,五年(公元1135年)废涟水军为县。十一年(公元1141年)割于金。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涟水被蒙古占领。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收复,三年(公元1262年)改为安东州,涟水县属安东州。

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安东州归附,以县境马骡山军寨作山阳县。先后划归山东路、淮安路。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归附朱元璋。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

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3]

民国初年,安东县直属江苏省。三年(1914年)三月十三日,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为涟水县。先后属淮扬道、第十一区(淮阴区)、第八区(东海区)、第七区(淮阴区)、第六区(淮阴区)、第七区(淮阴区)。

1939年3月1日,日寇侵占涟水,成立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0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1944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

1940年8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1年元旦,设涟东行署。1月24日,以盐合为界,将涟水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1941年秋,淮阴、涟水两县撤消,成立淮涟办事处。

1942年夏,淮涟办事处撤消,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制。

1945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涟水、涟东直属之。同年10月,成立淮海、盐阜两分区专署,涟水、涟东又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

1948年7月6日涟城解放。

1949年5月7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涟水属淮阴区,涟东属盐阜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仍名涟水县,属淮阴专区。

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

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淮安市,涟水属淮安市。[3]

2行政区划编辑

截至2011年,涟水县辖有19个乡镇:义兴镇 、五港镇、唐集镇、石湖镇、前进镇、南集镇、梁岔镇、红窑镇、高沟镇、东胡集镇、大东镇、成集镇、陈师镇、岔庙镇、保滩镇、黄营乡、徐集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4-6]

3地理环境编辑

位置境域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县城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之间,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

shadow

拍摄日期:

汐阳看不透(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