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贵,男,汉族,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中石油"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市场部副主任。
人物经历
秦文贵,中共党员,1961年9月出生,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毕业,主动申请到我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工作,一直从事钻井技术管理工作,长年奔波在戈壁、荒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默默耕耘,为油田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00年1月赴美国德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商学院攻读MBA学位,2002年6月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学业,按期回国报效祖国。20年来,秦文贵在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实践着自己"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 和"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的人生信条,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锻炼成长的闪光之路,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的秦文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多年。在工作中,秦文贵以所学科学知识和一腔热血,战胜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推广应用了十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为我国西部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2年,秦文贵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期间,谢绝了国外公司的高薪聘请,他还婉拒南方一些有实力石油公司的邀请,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柴达木。
秦文贵用独特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实践着自己“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信条,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成长的道路。1997年,他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任第九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秦文贵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表彰的青年英雄之一。
个人故事
秦文贵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油田。当时,他也有过犹豫,因为那里是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全国海拔最高、生活最苦的油田。但他也深知,那里地域辽阔,油气发展潜力大,年轻人到那里一定会有所作为。于是,他怀着“头戴铝盔走天涯,昆仑山下送晚霞”的豪情走向了戈壁瀚海。
秦文贵的家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行前,年近八十的老父亲特地去买了本地图,可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儿子所说的原油生产基地“花土沟”。老父亲有7个孩子,文贵是最小也是唯一走出大山的孩子,却去了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虽然有些不舍,但曾当过游击队小队长的老父亲懂得小家与大家谁轻谁重的道理,他叮咛儿子:“娃,你记住: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那地方有多苦,你都要对得起国家!”
至今,秦文贵都记得刚到井队时的情景。先是坐了3天火车,又坐了两天汽车,当懵懵懂懂的他走下班车时,迎接他的是一阵打得脸颊生疼的黄沙。当时的花土沟只有几间低矮破旧的泥坯房,职工都住帐篷,家属来了没地方住,就四家各住帐篷的一角,几块布隔着。有些人干脆在荒滩上斜着挖一个坑,支上废钻杆,铺上油毛毡,再装盖上沙子,就是个家了,外面看起来与荒漠无异,俗称“地窝子”。刚来时,秦文贵常被从“地窝子”钻出来的人训斥和埋怨,因为他踩到了人家的“房顶”上。
初到井队,队长让他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扫钻台、擦机器、收工具、打吊钳……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却睡不着觉,还总流鼻血。别人告诉他,这叫高原反应。
两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大地被惊醒。井喷了!不一会儿,井口压力已上升到了200多个大气压,而放喷管线又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抬翻井口,造成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秦文贵看到睡梦中惊醒的钻工们连安全帽都没来得及戴,甚至光着膀子就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作用下,数千米深的盐水泥浆狂龙般喷涌而出,暴虐地扑向靠近它的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秦文贵感到血在往上涌。愣怔片刻,他把外衣一脱,跳进泥浆,加入到抢修管线的人群中。
黎明时分,井喷终于被制服了。为了洗掉身上的泥浆和油污,秦文贵学着师傅们的样子,先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再用肥皂一次又一次地搓,浑身蜇得火辣辣地疼,不久身上开始脱皮。
人物家庭
正是挚爱的事业,秦文贵把别人花前月下、休闲潇洒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也是为了这份他挚爱的事业,他的妻子、他的亲人付出了很多、很多。
秦文贵的妻子余艳萍是第二代柴达木人。她父亲余永超1955年从四川南充水电厂调到青海石油局工作,在钻井队当司钻一干就是15年。
父亲去世时,他在国外学习,无法奔丧。岳父发了唁电。
榜样精神
秦文贵是柴达木石油精神哺育成长的英模,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又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典型,是许许多多青年先进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他那“越是艰苦,越要奋斗,越要奉献”的壮志凌云,与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与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高产”的革命豪情一脉相承。
秦文贵的奋斗经历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当代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自觉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
主要荣誉
秦文贵一直从事钻井技术管理工作,长年奔波在荒漠,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默默耕耘,为油田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多次被评为青海油田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被青海石油管理局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确定为“学科带头人”(1998),被青海省委树立为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和全省人民学习的榜样。199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际,共青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年向秦文贵同志学习。1999年5月3日,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青海省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先进事迹报告会。2009年9月10日,与王进喜、王启民等中国石油3名英模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