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的籺之寿桃籺

家乡区县: 江西省南城县

看到题目,也许有许多人不知道怎么读“籺”字吧?这个字的普通话发音为“he”,而它的高州话发音则是跟“@”相同。 生活在高州,逢年过节当然少不了吃籺,而高州的籺可是有很多种的哦。各种籺的做法和吃法都是有所不同的。那首先来给大家介绍籺中之王——寿桃籺。

“寿桃籺”扎根高州已经有几百的历史。这种籺是专门做来为老人祝寿的,寓意是祈祝老人延年益寿。另外,人们办喜事总爱在“籺”上点上一个红点,以示吉利。其做法是用糯米大米粉合搓成团,然后分出拳头一样大小,分别将小粉团压成薄片,并在薄片上放入预先备好的腌猪肉丝、虾米粒、炒花生粒、芝麻仁、椰丝或瓜丝配上些小香料。但有个别地方的人喜欢用红豆、黄豆、眉豆或绿豆和韭菜做馅,这不过是地方习俗不同而已。最后用薄片将馅包牢。一切制作完毕,轮到最后一部工序——印籺,即是将包好的籺放入木雕“寿桃”形或方形的籺印(籺印是用木板雕成寿桃的形状,中间刻有个“寿”字)中铬一下,随即用蕉叶或者是菠萝叶垫好底部投至蒸锅里,蒸熟后取出凉一会儿便可上口了。

寿桃籺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天增岁月人增寿”,新的一年开始,对老人来说是添寿。为祈祝老人延年益寿,人们会做“寿桃籺”赠给老人。算来这种“籺”大约在高州已扎根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其中还引出一段带传奇色彩的故事哩。

早在唐朝的时候,有一天,南山老寿星路经高州,寄住在一间驿馆里。半夜醒睡之时,忽闻隔壁有妇啼哭,一打听,方知这位中年妇女的双亲年迈且病危,卧榻不起……这妇人又早年丧夫无子,独与家公、家婆相依为命,如今贫穷潦倒。两老病危期间,她不辞劳苦到“仙草岭”去找长寿药,以救双亲。老寿星听后被妇人的孝顺所感动,于是从衣兜里掏出二个如手掌大用荷叶包着的米团送给妇人,并吩咐一番之后离去。回到家里妇人将这两个米团伴在杂粮粉之中做成籺,给双亲吃。不久,两个老人果然病情好转,身体也一天天结实起来,二年之后更变得年轻了许多,一家三口笑逐颜开。打此以后,这种籺就越传越神,最后人们干脆便把它起名为返老还童、驱疾益寿的“寿桃籺”了。

“寿桃籺”到了宋朝时,人们真的用木板雕成寿桃形状的籺印,中间刻有个“寿”字,使得这个“寿桃籺”的名字更贴切了。另外,人们办喜事总爱在“籺”上点上一个红点,以示吉利。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可是今天的“寿桃籺”已不再是一团粉子,而是经过精致加工和改进了。

Veil(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