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九宫(二)

家乡区县: 湖北省通城县

光绪十八年(1895)出版的《湖北舆地记》载:“桃源洞之西北曰桐陂山……又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宫山……”清楚地载明了通城九宫山的准确位置。

同治六年(1867)修《通城县志》卷三记:“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也清楚地载明九宫山的别名和行政归属。

通山县光绪壬午(1880年)《九宫山志》对通城县九宫山也作了详细记载:“通城锡山东北一峰特起,旧传唐道士罗公远修炼处,一名罗公山,亦呼九宫山,上有九宫寺。”通山九宫山有志始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由崇阳人王近伟纂修;重修于顺治八年(1651年),由江夏人胡希同编修;再修于乾隆三十二年,由武昌人殷必玲续修;光绪《九宫山志》是崇阳学者傅燮鼎以乾隆《九宫山志》为蓝本续修,所以对通城县九宫山的记载比同治《通城县志》的记载还详细。由此可见,通城县九宫山由来已久,决不是附会通山县九宫山而成。

“九宫庙”遗址东侧,现仍留存有“九宫界碑”。上刻立碑时间为“乾隆甲子”(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仅比《明史》刊行晚五年)。

2001年,在九宫山脚下建城关液化气站时,出土一块“九宫山田”石碑,下部残,现保存九宫山寺庙。

另据通城县银城区锦山乡石背大队冲里段家段大旺、段树森家里分别保存的光绪乙未年(1895)、民国二十五年(1936)续修的《德义堂段氏宗谱》共二乘,都在卷一第一页第二世栏内记着:“必请,字守滨,号卷南,生建文四年辛巳十一月十三亥时,殁于成化三年丁亥七月廿一酉时,葬锡山石皮岭下九宫山前上首左边刘家咀石郭内,癸山丁向。”同时,卷首的《原谱序》中载明,段氏第一次修谱时间为明崇祯庚午三年(1630)。这两乘家谱表明,通城有九宫山,至迟也在崇祯庚午三年以前。另外,居住在九宫山下的王姓、廖姓等宗族,在其《廖氏宗谱》和《王氏宗谱》中均有其族人分别于雍正、乾隆、嘉庆年间葬于九宫山的记载。

通城九宫山,一名罗公山,从何而来,源于何时,由此可窥其梗概。

boomer(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