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8号,系佛教寺院。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高僧古林禅师创建。初建之际规模不大,后经多次扩建后修缮,特别是1924年(民国十三年)高僧炎虚接管般若寺之后,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建。以至有今日的规模。寺宇占地3600余平方米,做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座院落。前为天王殿,供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殿两侧有角门,院内正殿曰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殿后有东西配殿和藏经楼。东院,有祖师堂三间、东配房三间、门房两间等建筑。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朱红地仗,檀枋彩画,古朴典雅。20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1979年后进行了维修,重修塑像。在1984年10月建寺300年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85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有诸多不同功能和不同色调的相场所以才变得井然有序且异彩纷呈的。但人们总有执迷于相场的倾向,而不体诸相无常本空之妙谛,这是基始无明在作祟的缘故,诸多无明由此而生,是有无明力场。在该力场的影响下,各相场、感性智慧力场、理性智慧力场乃至摩诃般若统一场的功能和作用都将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干扰与破坏。不过想想佛陀能在摩诃般若统一场的感召下领悟出专破无明的佛相场,便知无明终究是耗不过般若的。但不可否认无明力场的干扰会一直存在,只是大小的问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