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御田胭脂稻”的得名,当地群众的传说颇多:
一说为当地地主王兰者,因种植这种稻米闻名百里,经举荐,进宫求官,皇帝及宠妃见此稻后喜爱倍至,赐名“胭脂稻”。
二说此项营田系皇宫娘娘和后妃用胭脂体已钱所营,专供内宫食用的贡米,因米色微红,颇似胭脂色,故名“胭脂稻”。
三说,因这种稻米的颜色跟娘娘和后妃的梳妆打扮时用的胭脂红相似,故被皇帝封为“胭脂稻”。
不过《康熙几暇格物篇》却别有一种说法,云:“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米谷种。岁至九月始收获登场。一日循行阡陌,时方六月下旬,谷穗方颖。忽见一颗高出众稻之上,实已坚好。因收藏其种,待来年验其成熟之早否。明岁元月时,此种果先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四十余年以来,内膳所进,皆此米也。其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这里所说的丰泽园,即为皇家的御苑。
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丰南县大事记》,里面有这样的记载:1954年,毛泽东读《红楼梦》时,看到五十三回写到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引起了他的关注。毛泽东写信让农业部查到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遂给河北省委写信说:“唐山专区丰南县有一个王兰庄营田,种一种特种水稻,可否由粮食部门收购一部分,以供中央招待国际友人。”
后来,丰南县粮食部门曾收购胭脂米10万斤进京。六十年代初,又曾征集该稻米送全国农览馆展出,声誉大振。近年,作家关仁山著长篇小说《胭脂稻传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南北各地钟情于这种神奇稻米者日众。(这很容易和周汝昌先生《胭脂米传奇》混淆,呵呵,只一字之差啊!)
因为“胭脂米”珍稀味美,又与名著《红楼梦》有关,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尝到“胭脂米”,向毛主席索求此米。据说,后来毛主席果然将“胭脂米”送了一些给田中先生。也有一种说法是,田中角荣作为侵华日军,驻扎华北时在唐山迁安的贯头山一带,曾经吃过胭脂米,记忆难泯,访华时特意索求胭脂米。
有营养学家做过专门研究,确定胭脂米营养丰富,是很好的滋补品,还有祛疾美容,抗衰老之功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