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之名始于公元904年,古时这里盛产砂金,并设置淘金场,黄金为瑞气盈门之意, 故名“瑞金”。1931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并把瑞金定为首都,瑞金随之更名为“瑞京”,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广大军民,在以瑞金 为中心的红土地上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瑞金因此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瑞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经济结构日趋 合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明显加强,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的“瓶颈”制约得到根本缓解,已经成为赣南、闽西、 粤北的商业贸易重要城市,具备了明显的“后发”优势。
自然地理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武夷山脉南段西麓,赣江东源贡水上游。东与福建省长汀交界,南与会昌县毗邻, 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地理坐标:东径115°42′~116°22′,北纬25°30′~26°20′。 总人口60万,国土面积2448平方公里。以市区为中心,323、319、206国道为主干的公路网可直达赣州、 南昌及闽粤,交通极为便利。即将完工的赣龙铁路与京九线连接,将成为瑞金另一条通往外界的快捷通道。 市内邮政、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
瑞金地处华中气候区与华南气候区的过渡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四季分明,平均无霜期286天,年平均气温18.9℃.最热以7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7.6℃。 年平均降雨量1710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63.7天。不寒不热,不湿不燥,宜人宜物。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瑞金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全市水能理论储量达10万千瓦, 可开发量4万千瓦,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69万亩,山地面积280万亩,宜养殖水面2.6万亩,草坡地8万亩, 森林覆盖面积724平方公里,系赣南林区和长江防护林区之一。市内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珍稀者有: 金环蛇、银环蛇、獭、龟、油杉、黄绵木、红豆杉、楠木、银杏、观音竹、四方竹等等。地下矿藏丰富,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3类26种,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萤石、金矿、钽铌、稀土、钨、银、铁、锰、粘土、 无烟煤、磷、铀。特别是优质石灰石储量达9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55.08%,且大部分裸露于地面,易于开采; 白云岩储量达1亿吨以上,C D级为1900万吨,其金属镁含量为20.9%;萤石储量达134万吨,品位65%以上。
行政区划
2004年,瑞金市下辖象湖镇、壬田镇、谢坊镇、瑞林镇、沙洲坝镇、九堡镇、武阳镇、叶坪乡、 泽覃乡、黄柏乡、大柏地乡、丁陂乡、云石山乡、冈面乡、万田乡、拔英乡,还下设13个居民委员会和231个村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
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析于都县象湖镇淘金场置瑞金监,瑞金之名起源于始,因“握地得金,金为瑞”而故名。南唐保大十一年(953), 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苏区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置瑞金为中央直属县,改名“瑞京”。199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批准撤消瑞金县,设立瑞金市。1999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瑞金为省辖市,由赣州市代管。
文化状况
瑞金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歌舞之乡”称号。
(一)历史文化渊源
瑞金是举世闻名的红色故都,于公元953年设县,1994撤县设市.历史上,因瑞金地处赣南东部山区,交通闭塞,属“八闽百越蛮荒之地“,文化的孕育形成起步晚,相对中原地区较为滞后.后来,汉、晋、唐、宋时期,中原人(指后来的客家人)大举南迁,瑞金为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激扬,相互揉合,相互同化,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瑞金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曾一度改名为“瑞京”,是全国苏区政治、文化中心.当时,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和传播者长期生活战斗在瑞金,他们创造传播灼先进文化与瑞金本土文化又一次相互激荡,互相濡养,推动了苏区文化的繁荣,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区文化.这一文化现象的沿续和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