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独特的方言

家乡区县: 黄冈市浠水县

浠水方言独特表现在语音、语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区别。浠水话语音浑厚重浊,阴平调低降,有一系列的圆唇舌尖后元音及韵母。北部语音中的儿化音较多较重,略带江淮味儿;西南沿江一带的直舌音多,似有"西南官话"的成分。

流传于浠水民间的传统布贴艺术

1. 语音

浠水话声母与普通话声母比较,浠水话有24个声母,普通话只有22个。浠水话韵母有40个,而普通话只有39个。

浠水话有六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普通话只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对应规律如下:浠水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在普通话中也分别读 为阴平、阳平、上声;浠水话的阴去、阳去两个调,普通话中都念去声;浠水话的入声调,普通话分别念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2. 语法

浠水方言中,有少数语法和句法不同于普通话。在词的构成方面,浠水方言词有大量由词缀(多为后缀)组成的词。如"儿"、"头"、"得的"、"式的"等后缀。有些词与普通话语素相同而次序不同。如"合适"(适合)、"气力"(力气)、"鸡公"(公鸡)、"去回"(回去)等等。有些词实际表示的意义与字面意义恰恰相反。这类词多为副词,如"非要去"(一定要去)、"一点不好"(很不好,没一点好)等。在句法上,双宾语位置次序颠倒。普通话中,双宾语句的两个宾语位置一般是指物的在后,指人的宾语在前;浠水话却相反,如"他把一本书我"、"我把一本书他"。还有名词作状语,如"冰冷的"(象冰一样冷)、"漆黑的"(象漆一样黑)、"雪白的"(象雪一样白)等。

3. 词汇

浠水方言词汇丰富生动,大部分与普通话相通,但是也有不少土词土语,因语音差异,其形难用文字记录,其义耐人寻味。现选录口语中使用较多的方言土语如下:

鄂的--我家的

立的--你家的        八门儿--到处

真朝(招)儿--今天     过夜--吃晚饭

门朝(招)儿--明天     过晏(读暗)--午饭前的小吃

昨儿--昨天         胁眼角--胳肢窝

切儿--前天         果样儿的--这样的

向切儿--大前天       圆房--结婚

后儿--后天         有喜--怀孕

老后儿____大后天      月地的--生孩子未满月

暗昼儿____上午或中午    不来哉--不来往

下(念ha)昼儿--下午     抬杠--辩论

果儿的--这样的       汉沿--里边

么儿的--怎么样       也兴--也许

黑乎--很多         二四的、二拉二四的--突然地

冇得--没有         泡把斤--十来斤

越些--这么多        躲觅蒙儿--捉迷藏

谈窍儿--讲故事       放抱叉儿--摔跤

搭嘴儿--谈天、拉家常    掣霍--闪电

才门--牙齿         下罩子--起雾

高客--老鼠         麻喷雨--毛毛雨

浠水方言独特,在人物称谓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有很多与全国通行的叫法不相同,个别的甚至上下颠倒了。如北方人称父亲为"爹",称祖父为"爷",而浠水却称祖父为"爹",称父亲或父辈为"爷",与通行的称谓相反。还有,浠水人叫"大"的,有的指祖母,有的指母亲,显得复杂和混乱。现将常用人物称谓介绍如下:

祖父--爹

祖母--奶、婆、大

父亲--伯、父、爷、爸

母亲 --妈、娅、哆、哟、姨、大、嫲

叔父--伯、父、爷、佬(冠以排行,如大伯、二父、三爷、四佬等)

婶母--妈、丫、娘、哟(随丈夫排行,如大妈,二丫、三娘、四哟)

姑姑--爷、姑妈

岳父--外父、亲爷

岳母--外母、亲娘

外祖父--家(念ga)、家爹

外祖母--家婆、婆

妹妹--老妹(音mi)

妹夫--老妹郎

妻子--堂客、屋的、屋里头的

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行,媒体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城乡人口的大幅流动,现在浠水人的习惯称谓有不少变化,如称父母为爸爸、妈妈,称祖父母为爷爷、奶奶的渐渐多起来,呈现出与全国通行的人物称谓相接近的趋势。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zhouweiyin

周炜银(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