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

家乡区县: 山西省垣曲县

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市区东南16公里的中条山脉,地处晋、秦、豫三省交汇之黄河金三角。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在《周易》成书之前,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地和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民间有“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及“���华山”之说。

五老峰原称五老山,晋代张僧鉴的《浔阳记》中有“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的记载,《虞乡县志》中有“五老山,在县南十五里,玉柱、太乙诸峰之总名也”的表述。五老山之五老,源出于古代传授伏羲《河图》《洛书》五老之名。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奇峰霞举,孤标峰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项”的描写。元代初年的嘉善大夫、诗人王恽在其所作《五老歌》中写道:“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五姓湖中鲤。”历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诗赋予以记述,如碑文记述“条山秀甲三晋,五老峰嶙峋萃律秀丽更甲条山”,20余通明清时代修庙的碑刻记载了当时朝山庙会的盛况。

据现存石碑记载,五老峰的建筑最早见于北周,即在西寨子所建的佛教寺院圆通寺和观音阁,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花纹方砖随处可见。五老峰的碑石记载了其千年繁荣纪事以及民间传说轶闻,如宋代杨业在此屯兵练武,兵围普救寺的孙飞虎在此安营扎寨,道教八仙中的张果老、吕洞宾等人物的趣闻等。

五老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南部,东20公里有解州关帝庙、运城盐湖;西20公里有普救寺、唐代黄河铁牛及鹳雀楼。五老峰法定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主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

五老峰的基岩以花岗岩、砂岩为主,间有小块平地和梯田,沿山为山洪冲积的扇形砂石地,主脉月评梁为东西走向,横亘于五老峰南界,支脉大多为南北走向平行排列。最高点月坪梁海拔1810米,最低点风峪沟口海拔500米,主峰玉柱峰海拔1702.6米,最大相对高差1310米,许多悬崖峭壁达90°。

五老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最冷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平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4.3℃。冬季多呈现干冷少雪,一月平均气温-7.3℃;夏季呈现高温高湿,七月平均气温27℃;秋季往往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平均气温为13.5℃;春季气温不稳定,空气较干燥,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558毫米,7-9月为集中降水期,约占全年降水的52%。

农垦草灌带,分布于五老峰海拔500-1000米的前山及山基部,主要以苔草、白羊草、蒿等中矮型草本植物为主,也分布有酸枣、绣线菊等矮生灌木。

疏林灌丛带,分布于海拔900-1800米之间的陡坡。主要以丁香、忍冬、连翘、山杏、山桃为主,另有散生的油松、白皮松。

针阔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100-1600米之间较平缓的阴坡,森林的层次分明,林下灌、草、藤分布较多,林下植物以丁香、白鹃梅、刺梅、六道木、山桃、山杏、五味子、山葡萄等为主。

亚高山草灌从,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月坪梁顶,散生丛状灌木,以胡枝子为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有野大豆、青檀等,药用植物有200多种。

五老峰的古建筑遗址中包括了南北朝的石雕佛像,唐代的细绳纹砖,宋代的方形花砖,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盛时曾有64观庵庙宇。

玉柱峰顶有3000平方米的坦地,北高南抵,有庵观、寺院、庙宫64处,碑褐数十通。七大人文景点:南天门、灵宫庙、菩萨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师庙等。另有明代数百个木雕人像。西锦屏峰下雷公洞里存有南北朝时代石雕人像5尊。东锦屏峰药师洞有明代彩色泥塑人像3尊。

五老峰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具有雄、险、奇、秀、仙之特点的地质景观。《水经注》称:“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山中有9泉、12洞、362擎。

浅语采薇(2015-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