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 汪国真热”、“汪国真现象”,出版界的“汪国真年”,作为诗人的汪国真,称得上是时代的文化符号之一。
汪国真直到22岁才踏进暨南大学的校门。1979年4月12日,读大一的汪国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处女作,两元钱的稿费给了他很大鼓舞,毕竟这标志着他写的诗第一次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首《热爱生命》曾经在1988年作为《读者文摘》(现在改叫《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卷首语,曾经倾倒无数读者。那时候,汪国真的很多抒情诗和哲思短语被学生们搜寻、摘录、互赠、朗读,成为时尚。
于是故事就这样发生了:学生在课堂上抄汪国真的诗,被老师发现了,学生告诉老师所有学生都喜欢汪国真的诗。老师回家跟丈夫说了,她的丈夫是北京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敏感而敬业,于是出版社就跟汪国真约了稿。这就是1990年4月20日交稿,5月21日出版,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25万册的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
山东济宁的一位读者自发收集汪国真的诗作,编辑整理,分类成章,以“梦幻出版社”的名义制成手抄本。这就是后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年轻的思绪》。
在上海,汪国真的诗集曾在一个上午卖掉4000多本,卖光了库存,还是有很多人在排队。
很多读者喜欢汪国真的诗,喜欢那些明白畅晓,情感真实,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他的诗淡入淡出,不留斧痕,一如他的人,纯净自然,简单明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