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射干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黄平县

射干(学名:Belamcanda chinensis (L.)Redouté)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黄色或黄褐色;须根多数,带黄色。茎直立,茎高1~1.5米,实心。

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形态特征

射干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

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雄蕊3,长1.8~2厘米,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丝近圆柱形,基部稍扁而宽;花柱上部稍扁,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有细而短的毛,子房下位,倒卵形,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长2.5~3厘米,直径1.5~2.5厘米,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米处也可生长。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

田间管理

射干

播种后,一般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在出苗后进行,以后在5月、7月、11月各进行1次。翌年及以后,只在3月、6月、11月各进行1次。总之,要通过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层疏松,通透性好,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保持水分,提高地温,控制浅根生长,促根下扎,防止土壤板结,防除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传播。

追肥

射干是以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为使射干在采收当年多发根茎,并促其生长粗壮,提高产量和质量,必须在生长前期、中期增施肥料,在后期控制肥水,多施圈肥或堆肥,每公顷37500~60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25~375千克,根据其生长发育特点,每年应追肥3次,分别在3月、6月及冬季中耕后进行,春夏以人畜粪水为主,冬季可施土杂肥,并增施磷钾肥,可促使根茎膨大,提高药用部的产量。

射干是耐肥植物,又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肥大,每年均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使其正常生长,因此,要重视追肥,确保生长之需要。在7月中旬以前,在上述每次每亩同等施肥量的基础上再加施4~6千克,7月中旬以后不再施肥,一般不灌水,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20%,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时才灌溉。这样能促使当年萌发根茎膨大加粗,提高产量和质量。

摘薹打顶

在射干的生长期内,除育苗定植当年的植株外,均于每年7月上旬开花,抽薹开花要消耗大量养分。因此,除留种田外,其余植株抽薹时须及时摘薹,使其养分集中供于根茎生长,以利增产。据试验,摘薹打顶的可增产10%左右,除花蕾的仅增产5.6%。此外,在植株封行后,因通风透光不良,其下部叶片很快枯萎,这时就应及时将其除去,以便集中更多养分供根茎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减轻病菌的侵染。

水分管理

射干不耐涝,在每年的梅雨季节要加强防涝工作,以免渍水烂根,造成减产。

病虫害防治

锈病:在幼苗和成株时均有发生,但成株发生早,秋季危害叶片,呈褐色隆起的锈病。初期喷95%敌锈钠400倍液,每7~10天打1次,连续2~3次即可。合理轮作:在马唐、马齿苋、田旋花等旱田杂草严重发生的农田,可采取水旱轮作的办法,使以上杂草无法生存,一些多年生杂草的地下茎可被淹死。

化学除草:在以禾本科杂草危害为主的射干田块,可单用乙草胺、都尔、除草通、禾耐斯等作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在以阔叶杂草危害为主的射干田块,可用草净津、扑草净、赛克津等广谱性除草剂,作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选用的除草剂有:50%都尔混剂、乙草胺、禾耐斯、除草通、草净津等。

采收加工

栽种后2~3年收获,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去掉叶柄,把根刨出,去掉泥土晒干。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咽喉肿痛,喉痹不通,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

园林价值

花形飘逸,有趣味性,适用于做花径。

遇@见(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