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藏品
毛泽东用过的办公桌
在这张办公桌上,毛泽东同志起草了三大战役期间的许多电报手稿,起草了1948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撰写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等许多光辉著作。
刘少奇用过的文件箱
刘少奇同志在延安时就开始使用这个木箱,后来把它带到西柏坡,曾用它放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文件和手稿。
朱德用过的金属桌椅
这套金属桌椅是在孟良固战役中缴获敌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物品,朱德到前线视察时,由陈毅同志送给朱德。七届二中全会期间,陈毅、彭德怀、贺龙、邓小平等军事组的同志们就围坐在这套金属桌椅旁,讨论军事战略和作战方针。
董必武用过的百寿杖
这根拐杖本来是国民党将领宋席儒送给岳父六十大寿的贺礼,淮海战役时被缴获。拐杖身部错银镶嵌篆书“寿”字四行,每行25字,共100字,字型各异,故称“百寿杖”。
中央旧址
旧址大院原来位于西柏坡村东头,有房屋40多处。1955年,因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及西柏坡村一起搬迁。1970年冬在距原址北500米、海拔提高57米的地方开始对旧址进行复原建设。现已陆续复原了17处,房屋196间、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占地16440平方米。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及防空洞等。在复原过程中,遵循了高度一致、修旧如旧、精益求精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貌,屋内陈设按原状进行了布置,展品主要是当年领袖们的办公和生活用品。
爱国工程
自1992年以来,为了增加教育项目,拓宽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功能,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力,西柏坡纪念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新建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系列工程。西柏坡纪念碑矗立于松柏簇拥的柏坡岭上,碑体为六面体白色花岗岩贴面,碑名“西柏坡”是邓小平的笔迹,碑文“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江泽民总书记为西柏坡纪念馆的题词。碑形独特,寓意深远,是西柏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西柏坡石刻园修建于1996年,它位于三面碧水环绕的原柏坡岭上。整个建筑红瓦盖顶,白墙合围;碑廊迂回,亭台交错;吸取了古典建筑与南方园林诸多特点,其布局风格独具匠心。园内汇集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和名人书法墨宝320余幅于大理石刻。园名系薄一波和舒同的墨宝,中心碑镑刻着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真迹。 西柏坡影像资料馆集影像演播、电脑演示、资料贮存、舞台演出、观众参与等功能为一体,成为西柏坡一个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重要教育场所。
另外还有气势恢宏的五大书记铜铸像、庄严典雅的周恩来评语碑、情景交融的领袖风范雕塑园、巨卷型文物保护碑、功德碑等,都足以让观众在西柏坡驻足观赏、留连忘返。
西柏坡纪念馆周围有自然保护区2200亩。馆舍四周山环水绕,风景清幽,自然风光十分优美。为方便广大游客,该馆建有可同时容纳300多人住宿、就餐的西柏坡宾馆,兴建了快餐厅和多家饭店,设有纪念品市场以便游人购物。另外在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设立了办事处,负责联系参观、引领观众、咨询等事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