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属珠江三角洲范围,是广东著名侨乡。全市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80平方公里。北回归线横贯该市,年平均气温21.2°C,年无霜期360天,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土壤多为山地黄壤与赤红壤。这些气候及土壤条件都较为适合种植柑桔。
四会柑桔为岭南佳果,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四会历史上著名的地方特产,早在明代已盛产,并被列为朝廷贡品,享誉京华。据历史记载,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开始,四会每年都向朝庭进贡四会柑桔,并成为定制,沿袭至清代乾隆年间。四会柑桔不仅在国内各地畅销,在东南亚也久负盛名。1948年新加坡肇庆会馆80周年纪念特刊记载:“四会出产以柑为驰誉,四会柑桔之名,久已蜚声遐迩,所产的柑桔,皮薄,肉厚多汁,气香,色似金黄,味甜如蜜,为吾粤果类珍品。”四会柑桔源远流长,誉满中外,故素有“柑桔之乡”的美誉。四会柑桔资源丰富,有 20多个品种,目前主要栽培的品种有沙塘枯;贡柑、八月柑、甜柑、行柑、密桔、年桔和橙类等,此外,还有从外地引进的夏橙、马水桔等品种。
四会柑桔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被誉为“一枝独秀”,其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4.3%,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还原糖3.87克,蔗糖6.68克,维生素C 40毫克,是老少咸宜的美味佳品。在2001年,四会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该市“华贡牌”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
四会市柑桔的种植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栽培习惯。但直到改革开放前;该市柑桔栽培的总量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该市的柑桔生产无论在规模、总量、效益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该市目前的柑桔生产面积达到 15万亩,总产量7万吨,柑桔的产值近6亿元,成为该市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以黄田镇为例,该镇三千多农户,平均每人种植柑桔1亩,单是柑桔,年人均纯收入达3810元,农民生活比较富裕,柑桔成为致富的主产业。
由于四会柑桔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发展柑桔为该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会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加大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名优柑桔的力度,力争用5年时间,再扩大发展名优柑桔5万亩,以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使该市柑桔种植面积达20万亩。同时,花大力气抓好柑桔的加工、保鲜和流通,充分发挥柑桔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四会柑桔(尤其是“华贡牌”柑桔)的品牌效应,大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使四会柑桔继续保持销售畅顺、价格坚挺的良好势头。此外,市政府还规划把发展柑桔生产与发展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规划中的绥江“柑桔走廊”、“桔之源”示范基地正在兴建当中。广东省林业局与四会市林业局共同投资建设的集柑桔生产、生态林改造、生态观光旅游、科普示范于一体的“桔之源”林业生态示范基地,总面积3009亩,目前已成雏型,成为“柑桔走廊”上闪亮的一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