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旻寺位于邗江区运西乡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扬州八大刹之一。它与四川的文殊院、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合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但在国内负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一九八三年,国务院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高旻寺。
梧桐子家乡网站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yangzhou_hanjiang.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hongling1000
去年夏天,我带着虔诚的心来到了高旻寺。才进入寺院内,就被它的安宁、静谧给深深的吸引住了。细看高旻寺,真的觉得它有很深厚的历史和高深的道法存在。
解放前,为了向外募化,高旻寺曾自印《高旻略史》一纸,其中称:“高旻寺者,始创建于隋朝,屡兴屡废,不易详考”。一九七四年台湾出版的《中国佛学人名词典》中,附录《历代塔寺道场略志》,则说高旻寺为“六朝梁时创建,屡毁屡兴,且数易名号,现址修于洪武间,启、祯之际,密云门下主其丈席,乃转兴。入清,天慧禅师入主,顿见昌大,清严闻于四方。” 现在,遍查《江南通志》、《扬州府志》、《江都县志》、《瓜洲志》等地方文献,尚未发现高旻寺创建于隋的记载。惟高旻寺内发现一块“隋文选楼”碑石。对于古文选楼,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为梁昭明太子编纂《文选》之地;一是明代《一统志》认为:是隋代为《文选》作注对曹宪教授生徒之地。二者均与高旻寺无涉。清人阮元曾在毓贤街家祠内建楼三楹,供奉曹宪和后来作《文选注》的李善、李善之子李邕等人木主,名为“隋文选楼”。高旻寺内发现的“隋文选楼”碑石,署款为:“嘉庆十年乙丑十月,题于袁浦行馆。梅庵铁保。”铁保字梅庵,是清代乾嘉年间与刘墉、翁同?齐名的大书法家,嘉庆年间曾任两江总督。袁浦在松江县东南柘林镇,产海盐,清代曾设有盐课大使。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即铁保应扬州阮元之嘱,在袁浦为文选楼题额,然后由人携至高旻寺,委托寺僧镌石。但碑刻好后一直留置寺内,未能运到扬州。当然也有可能这块碑是后来移置高旻寺的,尚待进一步查考。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于高旻寺的创建时间,仅能追溯到清代初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高旻寺僧昭月写的《天中塔记》中说:“扬州城南茱萸湾高旻寺,本曰塔庙(自注:十一年塔成,左偏营梵宇三进,曰塔庙,召僧侍奉香火),始于顺治八年辛卯。恭顺侯漕台大人吴公讳惟华者,念维扬黎庶水患频遭,心伤意惨,发心购地,庀材积料,于是年春兴工创建天中宝塔,于十一年甲午秋,周四年而功成。七级之中,吴公均有诗章碑记存焉。”再查清顺治十二年(1655)春二月,吴惟华自己所写的《天中塔记》中也说:“华不虑世途有阻,宁肯鞍掌相羁,于辛卯之春在维扬之境特购地亩,欲建浮屠。一则补造化之缺陷,一则完夙生之本怀。筑基培地,九龙之势稍纡;锁水观风,三汊之流渐缓。故尔鸠众捐金,宝莲从地涌出;驱神役鬼,舍利自天飞来。竞七级而合尖,周四年而功毕”。上述二篇天中塔记,前后相距近一百二十年,所记史实相符,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
1、 高旻寺天中塔系由吴惟华创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
2、 建塔前此地无旧庙,由吴惟华购地,筑基建塔。
3、 建塔先于建庙。塔成后才依塔营建梵宇三进为庙,庙亦以塔命名。
4、 建庙前无僧,建庙后始召集僧人侍奉香火。
高旻寺是个静心的好地方。没来过高旻寺的旅客完全可以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哦。
我是扬州女孩,我为扬州代言,更为扬州高旻寺代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