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历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为突出,自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在此开设道场至今已历1700余年。
晋代(265—420年)四川人士武氏夫妇慕名远来此地修炼,“罗霄山”和“泸潇山”从此又称为“武公山”。
南朝陈朝时期(557年-589年),将军欧阳頠出兵协助陈武帝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途经“武公山”祷告求拜,得到武仙人托梦并授其平乱之策。后来成就了帝王霸业的陈武帝感念于山中神灵相助之功,便下令赐名“。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1567年)曾派御使进御香于三天门,武功之名大噪于天下。明朝人刘鉴在《武功记》里面写到:“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乃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也。”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功山后写下的,并赋《武功游》一诗,对武功山风光大为赞叹(收录于《明一统志·艺文篇》),其中名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也就成为了武功山的最佳名片。武功”,从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种名称而名传千古。
1985年12月3日,武功山正式被列入“江西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风景名胜区”后,武功山的发展开始走上正轨,环境与生态保护才真正纳入工作范围。自此,强硬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政策得以展开实施,武功山地区的植物覆盖率逐年增长。
1995年武功山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003年8月,萍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专门从事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工作。
2005年9月,成功申报武功山风景区为国家地质公园;同年12月,成功申报武功山风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6年,成功申报武功山风景区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
2009年,武功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同年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
2011年11月,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12月,被江西省旅游局授予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第一名)、被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授予“全国风景名胜区自驾游示范基地”。
2014年2月,萍乡武功山被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户外营地”;同年4月,萍乡武功山“芦万武”公路稻田观光带农事景观被中国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
金顶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点(海拔1918.3米),金顶景区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峰顶地势平坦,夏季气候凉爽,是观赏日出、高山草甸、神秘佛光、迷幻云海、悬崖峭壁和进香拜佛的最佳景区。主要看点分别为金顶道教丛林、金顶世纪之碑、鸡冠岩、江南银杏王、行台、集云阉、观音岩、香炉峰、发云界、千丈崖。
古祭坛群在金顶景区附近,古祭坛是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最富特色的人文绝景之一。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总共有四处,每个祭坛长约六米,宽约四米,屹然傲立于湘赣边界。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四座石头垒成的祭坛,各有不同名称。一为葛仙坛;一为汪仙坛;一为冲应坛;一为求嗣坛。
景区内的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称佛祖庵,坐落在萍乡武功山主峰白鹤峰(金顶)山脚下,距芦溪县城35公里。原庵史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武功山下塌佛祖庵,忽闻山下溪水分外悦耳,循声寻去,乃是急湍溪水撞击一鼓形巨石所发出的声音。乾隆用木棍击石三下,发出震耳鼓声三响,武功山金顶刹时祥云朵朵佛光灿烂。乾隆大喜,曰:“石能为鼓,世所罕见”。遂赐名为“石鼓寺”。
麻田景点位于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中段。元朝至顺二年,有林氏兄弟自福建莆田迁入此地麻栎树林间,伐木造田定居,因而得名“麻田”。麻田游览区景致主要特色是:奇峰怪石,世所罕见,故游人赞叹说,“峰奇类似黄山而别具特色,松怪奇特为黄山所不及”;峦秀谷幽,飞瀑银泉,山水风光可与庐山媲美,而飞瀑倒泻为庐山所难比;云雾飘渺,瞬息万变,千古咏为奇绝;群猴出没,百花争艳,更兼有高山田园风光。
麻田游览区中,有15处代表性风景点(近百处景观),分列龙王潭、台上、桶下、尽心桥、寒婆岩、官冈庵、竹竿鼻、雷打峡、鸡冠岩、九龙界、吊马桩等。
发云界景区
发云界景位于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中段,海拔1628米。发云界的十万亩高山草甸,是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白鹭天堂、龙山(石崖)、银链瀑布、猛虎跳墙、九鳅落湖、草甸云松、麒麟石等。
羊狮幕又名杨思墓、十八排,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670米,羊狮幕景区总面积约37.5平方千米,以山险奇峻秀出名。主要看点为沈家大院、如来佛掌、夫妻峰、金鸡迎春、关公班师、观音送子、仙盆鸭、小石笋、生命之根、穿云石笋。景区建有悬空栈道、山谷游步道、高山滑道、滑索、户外运动中心、五星级仿古度假酒店,仿古四合院等旅游设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