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坦白说,这样的字眼看的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去了解过。通过这本书我知道,批判性思维主要有三个关键词:
1、理性的: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能够理性的思考
2、反思性: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
3、批判性思维是决定我们相信什么并且去做什么的思考。
总得来说,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对自身的反思,使得自己的信念和行动变成合理的思考。如果你对“批判性思维”不熟悉的话,那我们有更加通俗的说法,叫做“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是能够让我们理性的思考,要常常对我们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进行再思考的反思性思维。
看到这个,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思考。
我们几乎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正在做的事情有更多的思考,比如:我们做这份工作是为什么?我们怎么样做可以更好?通常结果都是:不知道,顺其自然。高工资,大家都说这个好。我们不常习惯去反思,于是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抱怨和埋怨,我们总是“思考”着如何能钱多一点,事少一点,离家近一点。于是,开始频繁的跳槽。
我承认以前的自己是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因为总是会觉得很多事情已经有了答案,在百度可以知道一切,没有必要自己再浪费时间去再想一遍。 我也不会反思,犯了错之后总是会习惯性地把问题推给别人,从不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也不在问题的本身去找解决的办法。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有时候自己连写一篇文章都那么困难,那是因为我没有太多想法和观点去支撑,因为我没有思考。
因为没有太多的思考,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笨,我读书的时候是个学渣,课程只要深入一点,我就完全没有办法处理,面对有着逻辑和层次的内容,我就自动进入学渣模式了:顺其自然。但时有时候好像又挺聪明的,比如,很多问题的答案靠别人就能拿到,但是这种聪明没有什么好值得炫耀的,日复一日,发现自己能够剩下的知识真的是寥寥无几。所以失败的结果都要归结于:不想思考,懒于动手。也就是大叔口中的伸手党。
[X]
没有独立思考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学霸般的读书生涯,没有积极向上的朋友圈,没有理想的工作,甚至没有理想的对象。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的。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每一天我们在做的事情,每个当下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人云亦云的状态,看到别人考公务员,我也考,看到别人当老师,我也试试,因为别人说着是铁饭碗。我们每天都刷微博,微博充斥着各种信息,今天哪个明星分手,出轨,哪个官员贪污,我们单凭看到的表面文字和图片描述,我们深信不疑,好像主人公是我们,然后开始各种愤怒和谩骂,请问,你有没有在脑海里对这些八卦内容反问过,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如果是假的呢?/是真的吗?为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过吗?
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提问
一个问题应该具备:
1、必要的礼仪;
2、自我介绍;
3、足够的信息交代;
4、做必要的功课;
5、问对合适的人;
6、实际的问题;
7、别想着通过提问把问题甩给别人;
我是一个已经工作的人,在工作中的我对这样的情况深有体会,,比如在我还是助理的时候,我的体会更加深刻,管着200多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同事会有一些问题想要咨询,原本是非常简单并且能够很快就解决的问题,但是往往都要拖上一两天,让大家看看都是什么样的问题:
1、我的银行账号出问题了,帮我看看怎么回事?(这么多员工,我没有加你的QQ,所以没有备注,如果你能报上姓名会好很多。)
2、我们宿舍的床坏了。(你的名字,你是男生,女生,哪个宿舍,几张床?)
3、我的工卡不见了,帮我重新办理一个。(你的名字,哪个分店,你过来拿还是我让人带过去?)
其实以上的问题都是很快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信息齐全,因为事情很多,所以有时候顾及不上去询问,尤其是发工资期间。后来当了主管,总是有个别助理,一有问题就将问题复制过来,问我该怎么办?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提问
1、搞清楚自己的问题;
2、了解提问的对象;
3、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总结:提问的方式绝不是为了轻而易举地获得答案,而是为了逐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问是一门技术活,直接决定着你会不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答案,会不会得到别人的青睐,会不会得到你偶像的回复,完全取决于你的提问方式和思路,现在回想起自己那么多石沉大海的提问,终于在今天得到了答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