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安徽歙县人,名画家,新安画派开创人。清初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渐江削发为僧,以示反抗,寓居芜湖多年,住锡准提庵,食粥汤菜叶,生活清苦。同游之太平汤燕生、新安韩铸等,皆能诗善画,日与“姑熟派”大师萧云从琢磨诗画。渐比肖小14岁,人品相近,画风上肖对渐影响很大,而渐艰苦求索,云游名山,代表作《黄山画册》肖作跋云“及睹斯图,令人敛手”。曹寅亦曰:“渐师学画于尺木,而品致出其上。”(《十竹斋图跋》),后来新安画家,多暗自效法。1663年,圆寂于宝相寺。肖云从、汤燕生深感悲痛。肖以《梅花轴》诗抒悲,汤作《哭渐江师》七律三首吊之。安葬时,名士百人齐负土,绕塔栽梅数百株,谓之“梅花古衲”。
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画学。他从小就爱文学,绘画,既向古代人学,又向当代人学,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直师造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绘画的传统技法,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人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大艺术家对他都倍为尊重。
渐江的作品之所以构图新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与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刻苦实践分不开的。他虽家贫,仍藏有倪瓒的书画卷和王蒙的山水轴,朝夕摩挲,苦练不辍。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庐山,长期住黄山、白岳,终年生活于山山水水之中,山光水色,缥缈烟云,熟悉于胸中,自然流泻于腕下。弘仁善写黄山真景,有《黄山真景册》五十幅,其构图皆出于黄山真情实景,每页一景,分别是:
逍遥亭 觉 庵 卧云峰 松谷庵 翠微寺
白砂岭 鸣弦泉 立雪亭 油 潭 仙人榜
炼丹台 阎王壁 云门峰 藏云洞 云 谷
飞光岫 小桃源 观音岩 九龙潭 皮 篷
西海门 天都峰 掀云牖 老人峰 月 塔
莲花庵 小心坡 石 门 北斗庵 仙镫洞
龙翻石 散花坞 扰龙松 石笋矼 大悲顶
飞来峰 喝石居 绿蓑崖 清潭峰 一线天
朱砂泉 锡杖泉 光明顶 醉 石 逍遥溪
白龙潭 慈光寺 青莲宇 横 坑 丹 井
幅幅不同,可谓煞费苦心。正如他自己所云:“坐破茅衣第九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山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正是因为弘仁作画以天地为师,师法自然,重视精神气质,灵活地学习他人之长,而不落入藩篱,所以作品富有独特技法,充满生活气息和创造精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