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民国年间,区内书法名家迭出。据史查证,近300多年来,区内工于书法的名人有50人,其中清代45人,民国期间5人。清代,宋曹著有《书法约言》和《草书千字文》,并有刻本传世。其后,任翰林院编修的邑人徐铎,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曲阜孔继涵、孔继涑兄弟俩的书法成就,即得力于徐铎和当时书法名家张照。民国期间,张逸笙的书法刚健道劲,“魏碑”、“分书”尤为出名。1940年后,中国共产党在盐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等,在盐城留下许多墨宝。现今,盐城籍知名的书法家有胡公石、乐图南等。80年代初,县政协常委、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刘竹铭以“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峰连富土山”的书法对联远赠日本,发表在《中日友好指南》上,现存日本姬路市日中友好展览馆。建国后,文化馆、站经常举办书法展览、讲座,群众性的书法活动普遍开展。
20世纪90年代,全区群众性书法活动空前活跃,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干部、中小学教师练习书法者越来越多,各乡镇均设有书画兴趣小组,各乡镇文化站每年都开办书法培训班。1994年冈中乡被市文化局命名为“书法之乡”。2002年12月,区成立书法家协会。全区较有影响的书法爱好者有郭列平、程明新、陈明华、陈桂庚、张连生、朱志仁、沈乃柱、杨金宏、陈剑锋、孙谦、李晓刚、严桂、蒋飙、王宗年、丁锦玉、杨飞等,他们的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省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内蒙古红山印社理事张友华(便仓镇人),对漫画、书法、篆刻和新闻报道兴趣盛浓,其篆刻艺术造诣颇深,曾担任《解放军报》、《中国监察》、《新华日报》等数百家报刊的特约通讯员,并被聘为《半月谈》杂志专栏作者。《中国地质报》、《人才》、《中国民兵》、《美与时代》杂志等报刊多次专题报道他自学篆刻的事迹。80年代初,因业余创作成绩突出,被部队某团(当时服现役)树立为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2005年,据初步统计,从80年代初起,共篆刻作品5600多件,在海内外数百家报刊上发表。160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大奖。国家级美术师丁锦玉(原冈中人)、郭列平(大冈镇人)同为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市专职书法家。在外工作的盐都籍书法大师胡公石(龙冈镇张本村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标准草书学社社长、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