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开山祖行思禅师(一)

家乡区县: 吉安吉州区

在吉安市区东南9公里的青原山,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 ---净(一作"静")居寺。它初名安隐寺,建于唐神龙(公元705---707年)年间,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才改为今名。在中国古代佛教 史上,净居寺开创了禅宗青原派系,影响于国内外佛教界。而要谈及这个问题,得从行思禅师说起。

行思禅师(公元673--740年),唐代 高僧,佛教禅宗①七祖,禅宗青原派系②---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鼻祖。他俗姓刘,安成武功山龙云乡坛洲人(今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坛洲村委会),系汉长 沙王之后裔。行思"幼敏悟,孝父母,俱佛根,不食荤腥。11岁出家童行③。及具足戒,离安成,游方他院,遂诣吉州(今吉安市)"东南方向9公里处的青原山 安隐峰下,其时该处已有"蓝若"(佛教小庙,茅棚)。行思见是地山环水绕,以其山青、水青、气青而得名,无怪乎汉代张道陵(张天师)把它封为天下三百六十 五座名山之一。行思因此认定是处乃为佛家修行佳境,默许他日修行园满,将把青原山辟为佛门圣地。因之随手拔小荆(一种生长期长,但成长很慢的落叶灌木)一 株,倒插在今净居寺大殿之右,心中默吟:"此地若为灵地,树当活。""后果应验"。这棵倒插荆竟奇迹般地成长起来,一直活到"文革"时,树的直径足有60 厘米。

武则天万岁通天年(公元697年),时已出家13载,年及24岁的行思和尚,"闻曹溪法席盛化,径往参礼",挂锡南华,拜六祖慧能 为师,"执侍六祖十有五载"。一日,行思向祖师慧能请教禅机④,"遂问曰:当何所务(禅语,意为人们要该怎样的去完成弘扬佛法使命),即不落阶级(禅语, 怎样才不会染着色相。色:佛教把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称为"色";相:佛教把一切事物外观的形象状态称之为"相")这两句的总意是:我们要怎样弘法才不 会辱使命。六祖回答说:"汝曾作什么来?(禅语:六祖反问行思,你说你是谁叫你怎么做的?又是谁要你到曹溪来?)"行思答曰:"圣谛亦不为。"(圣谛:指 佛法真理,意为真理对此没有定规,因佛性要求自性自悟。行思据此表白:我是自闻祖师修行好,才来拜渴,不是他带。)六祖接着说:"落何阶级?"(意为:既 然是这样,怎能染着色相呢?)行思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意为:真理(佛法)对此也没有作出答复。在我心中已万念具灰,色相全无。)经过这段 对话,六祖慧能便已知道行思是一位对禅法领悟有着高深境界的后人,因此"深器之"。慧能在"会下学徒虽众"的情况下,"令思首焉"。行思作为六祖慧能众多 弟子中的首座弟子,乃侍六祖参悟。

AsCiyo(2015-05-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