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期间几经易名,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2013年9月,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协议,争取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对口支援。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976.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19.14万元,各类实验、实训室180个,纸质图书91.28万册,数字图书29万册。中外期刊近1000种,有先进的图书网络自动检索、借阅系统,开通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超星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等网络资源。设有11个系和3个教学部(中心),有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52个。至2013年底,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近11000人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
堂,隶属学部。1912年更名为热河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17年更名为热河(特)区立师范学校,1930年更名为热河省立师范学校。1934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38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道学校,1945年更名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1946年参与合并组建承德联合中学,1946年承德联合中学原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部分改建为热河省立承德师范学校。
1949年更名为热河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热河省承德师范学校,1956年热河省承德师范学校更名为承德师范学校,1958年承德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师范学校、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承德分院)合并升格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
1961年承德师范学院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承德师范学校,1978年承德师范学校升格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承德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承德民族师范学校、承德地区教育学院(部分功能与资源)并入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2013年9月,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签署协议,争取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对口支援。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798人,其中专任教新校区鸟瞰图
新校区鸟瞰图
师573人,教授64人,副教授19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7%。博士硕士313人,占专任教师54.6%。教师队伍中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9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河北省高等学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承德市优秀教师12人、承德市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0人、承德市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示范专业1个(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历史学),中国近代史、心理学、数学分析、世界现代史等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是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
学校开设了珍珠球、蹴球、陀螺、押夹、射弩等民族体育项目 ,参加全国、河北省民族体育比赛成绩优异,学校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
音乐系多次参与策划、编创《紫塞和风》等大型民族原创歌舞,参加全国校园春晚、文艺汇演等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美术系马虹教授、马唯驰教授、王海军教授创作的反映满族、蒙古族等风情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
学校常年聘用外籍教师任教,相继派出100多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内多所名牌高校进修访学。
所获荣誉 折叠
学校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国绿化五百家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社会实践先进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50多项(次)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