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何许人也?文科生大概都知道: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今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历史里的大人物对于我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何况他还是我老乡,所以我就更关注他了。从一开始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到后来看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慢慢地我发现他离我们很近,虽然有时代的间隔,但是他让我感觉到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特别是看那些传说故事的时候,他的形象特别鲜活地出现在我脑海中。
年轻时候的他应该是落魄的,他从楚国逃往吴国的时候,留下很多传说,也不知道有没有编造的成分,但是也让我对他印象深刻。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有:一夜白头、七星龙源、千金报恩,听说端午原本是纪念他的,他可能是端午的真正由来。最让人熟知的传说应该是“千金报恩”吧,伍子胥在逃离楚国途中,有一次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姑娘觉得人格受辱,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报了大仇之后,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时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
后来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到吴国后得到重用,他帮助吴国攻打楚国,大败楚国。这时候他做了一件惊人的事,那就是“盗墓鞭尸”。
吴军包围了随地,对随人说:"周朝在汉水流域的子孙全被楚国杀尽了。"随人想杀昭王,王子綦将昭王藏起来,自己装扮成昭王来对付他们。随人对于是否把昭王交给吴国占了一卦,不吉利,就谢绝吴国,没有交出昭王。当初,伍子胥与申包胥是挚友,伍子胥逃跑时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毁灭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吴兵攻进郢都,伍子胥寻找昭王,没找到,就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申包胥逃到山中,让人对子胥说:"您报仇的手段,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多能战胜天,天也能毁灭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亲自拱手称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这难道不是违背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谢谢申包胥,说我就像太阳快落山了,但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要倒行逆施。"于是,申包胥逃到秦国告急,向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昼夜痛哭,七天七夜哀声不绝。秦哀公可怜他,说":楚王虽残暴,但有像这样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国呢?"就派了五百辆兵车救楚国攻打吴国。不久,在稷地打败吴兵。
看到这里,我觉得虽然他没有像大多数英雄一样,有着包容大气的品质。也许他有点小心眼,也许他有点爱报复,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谁对灭了自己家族的国家会产生好感呢,即使有这样的人,我也觉得他是愚忠,虽然伟大,但不现实。而伍子胥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大人物,敢爱敢恨是他的特点,在这里向这位老乡致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