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人物里,为心魔纠缠最深的,莫过于伍子胥了。这伍子胥,本是楚国一位颇为政治前途的“官二代”。可惜的是,他的父亲伍奢在一场政治斗争里站错了队伍,伍氏一族,被下了“必杀令”。父兄接连被杀,伍子胥肩负着家族复仇血恨,逃亡之路自然分外挣扎,在经历了一系列险象环生古代版“越境”之后,终于逃到吴国。当然,为重现伍子胥在逃亡时内心和肉体遭受双重折磨时所迸发的绝望感,民间也配合地有了一出“一夜白头”的传说。 伍子胥逃至吴国,即发动了一场不太道德的政变,买凶刺杀了当时的国君僚,扶持阖闾上位。作为利益交换,阖闾授意伍子胥全权制订伐楚国计划。伍子胥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一系列周全的战略设计之下,楚国自然成了囊中之物。
可遗憾的是,伍子胥以复仇者的姿态踏上故土的时候,先前下达“必杀令”的楚平王早已一命呜呼了。但伍子胥却不肯就此甘心,竟将这位可怜的前领导人从坟墓里请出,整整抽打了三百鞭才肯罢休。俗话说“死者为大”,伍子胥的大不敬行为自然引起了楚国遗民的公愤。当然,魔障颇深的伍子胥此时早已无法自拔,抛下了一句狠话:即便我时日不多,也要倒行逆施,谁奈我何(“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史记》))。你看,这着魔,就是任性。
当然,倒行逆施的结果只能带来覆亡。伍子胥的“好日子”过得并不算太久:阖闾“咽气”了,他的儿子夫差即位。伍子胥张狂的性格,自然给君臣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忍无可忍的夫差,索性赐了一把剑,授意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竟叫家人将他的眼睛挂于城墙,并给了一个吴国当亡的诅咒。当然这是后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