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蒙古族吃“羊”之法

家乡区县: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手扒肉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整羊

      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惯,在宴席上摆整羊也有讲究,不能随意摆放。献术思要用专门的盘子。往盘里摆术思的时候,先把两条前腿分左右放好,肋骨朝里扣过,桡骨朝里弯曲。两条后腿分左右摆在两条前腿的后面,把胫骨提起朝里弯曲。将胸椎朝前放在两条前腿中间,将五叉的脊椎面朝前扣过,上面把羊头朝前放上。羊额头上要画一个月牙形。当整羊端上来时,先由长辈致祝词,再从羊头、胸椎和四肢等各个部位,象征性地割下少许肉块,作为“德吉”(蒙古语,意思是神圣的首份)盛于斟满酒的酒杯中,拿到屋外,边说敬献“德吉”边抛向空中。这时,在屋里的人们也同声说“愿吉祥与繁荣共存”。长辈回到屋里后,再切下少许肉块献给炉灶。再从羊胸椎上切一块肉,放在羊额头上,请主客和其他在座的人品尝,这叫“分享乌查”。分享乌查之后,主人须把盛整羊的木盘按顺时针方向掉转过来,将羊头和胸椎放在木盘外边,用麻利的动作把术思卸成便于食用的小块。其做法是,把左面的胫骨卸开,将肥尾从末梢开始割取三或五节,献在成吉思汗或佛像面前,这叫做佛爷的口福。尔后再把四根大肋和肩胛、胸椎等分出来给主人留下,这叫主人的口福。因为有时人多,主人忙于招待大家,来不及自己吃喝,而术思又是珍贵的食品,所以一定要给主人留下一份。接着把所有的关节都卸开,很快按既定的规矩摆好,大体上像一只羊卧在盘子里。如此卸开摆好以后,解羊者将所有蒙古刀放在盘子两侧的桌子上(柄朝客人,刃朝自己),将羊头跟原来一样放上去,将木盘翻转过来,让羊头朝着客人。这时一位长者先把羊头放到一边,说一声“大家用膳”,于是在座的所有宾客,就可以按自己的所好,自由地享用了。整羊宴的由来历史悠久,是款待宾客的最为隆重的礼仪。它是祭祀的主要供品,也是喜庆大典、礼尚往来、佳节良辰时必不可少的首要食品。俗称“羊背子”,也称“术思”或“乌查”。这是从元代宫廷宴席继承下来的一种整羊宴。在清代时,颇受青睐并称“诈玛”宴,常招待蒙古王公。“诈玛”是蒙古语,意思是用蒙古族传统的屠宰法杀羊后,用热水煺毛,把整羊烤或煮后食用。

羊背子

     羊背子,也称乌查,是蒙族人民的传统佳肴。放“羊背子”有着悠久历史相传成吉思汗定天下,曾设乌查大宴功臣。民间庆寿、婚嫁、喜庆佳节、贵客到来常设此宴。
制作羊背子,选肥绵羊胴体,从腰窝往前数第四肋骨处割断腰脊椎骨,把后面部分的肋骨分别展开,去腿骨留尾成五叉型,把前面部分按骨节分开压在五叉下。然后白水加盐煮熟而食。

涮羊肉、羊肉串

     在内蒙古无论到哪里都有烤羊肉串,现在饭店里做羊肉串,有了许多创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还有竹签羊肉串、网油羊肉串,有的还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荧粉做成的糊,这样烤出来的羊肉串更加鲜嫩。

王丹:http://abc.wm23.com/WT19911119

黄亚庆:http://abc.wm23.com/yaqinghuang

鄂尔多斯东胜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dongsheng.html

梧桐子:http://wutongzi.com

 

兜兜里有糖(2014-05-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