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工业在明清时期,境内以传统的手工作坊为主,其中“惟酿酒造油称大宗”。民国期间,沭阳工业生产能力低下。1949年,仅有一家全民企业,年产值16万元。50年沭阳代,县级工业逐渐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沭阳工业得以快速稳健发展。近年来,沭阳牢固树立“工业领先才是真正领先”的理念,集中全县所有资源突破工业发展。2011年,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0家,累计达587家,在全市占比超三分之一达33.9%,比2008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值税6.97亿元,是2008年的2.07倍,在全市占比也超三分之一达35%,比2008年上升了8.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超亿元企业42家,工业用电量13.6亿度,同比增长43.44%。2009年,全县木材加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金属加工、轻工食品五大主导传统产业共实现产值306.7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6.3%,2010年预计达到3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0%,其中木材加工业成为全县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及生物科技、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151家,高新电池产业园、纺织纤维新材料产业园跻身省级特色产业园,天能集团、欧亚薄膜、远新实业等一批销售有望超过50亿级企业陆续建成。截止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27平方公里,已承载各类项目594个,投产企业394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用工10.3万人,已建成丝袜、画材、包覆纱、针织毛衣、手机扬声器、电动车蓄电池、单缸机活塞、天然VE、防水模板等9个全国“单打冠军”,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6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