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景区位于江宁区科学园内,占地面积8.6平方公里,紧靠正处建设中的大学城和高新企业区。从远处望去,方山是一座不太高的平顶山(海拔约208米),远望如一方印,古称印山。因戴笠飞机在此失事,一度亦称戴山。方山虽不高,但由于位于平原之上,仍不失巍峨挺拔。方山,因像一个巨大的印章又被称为天印山。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东吴--六朝的第一个朝代,就被纳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为一国之都,作为中枢,它需要一个能够顺畅联结王朝各个部分的交通体系。南人以舟为车,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选。南京向北,有天堑长江,同时也是黄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沟和巢湖两条水路,一东一西沟通江淮;南京向南,则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环节,金陵地势高于三吴的太湖流域,没有河流通航。通过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将南京与太湖水系的河道串连成线,成为弥补天然缺陷的唯一选择。吴人把工程起名为"破岗渎",这个是真正的凿山断垄。方山是破岗渎的终点,山南筑有方山埭。埭就是横截河道的土坝。破岗渎中间高,两头低,要通过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层层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经秦淮河入城,最后走运渎入吴宫。过埭时,用牛牵绳引船,要缴牛埭税,有点像高速公路收费站,在方山设有津主一人负责管理。所以古人相送,关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城有四十里,大多还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别。迎来送往,客货中转,方山便热闹起来。
方山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山体基部坡度较缓,上部悬崖壁立,四周受雨水冲刷而沟壑纵横。约在距今300万至10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时期,方山发生过两次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山体。山上有两层玄武岩覆盖,下面一层覆盖在第三纪中砂砾层上,厚度约54米,这是第一次喷发的玄武岩。再上又为一层玄武岩覆盖,即第二次喷发时堆积起来的。此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