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var.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变种。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简介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
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药材属性
药材加工
播种第3年9--10月份采挖,除去地上部,将根挖出,除去细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药材炮制〗
1.苦参片来货为片子除去杂质,不洁者洗净,过大者润软改刀,干燥;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毫米厚片,干燥。
2.苦参炭 取净苦参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药材贮藏〗
置干燥处。
性状鉴别
根长圆柱形,下部常分枝,长10~30cm,直径l~2.5cm。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生皮孔。栓皮薄,常破裂反卷,易剥落,露出黄色内皮。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8~12列细胞,有时栓皮剥落。韧皮部有多数纤维常数个至数十个成束。束间形成层有的不明显。木质部自中央向外分叉为2~4束,木质部束导管l-2列,直径至72μm,木纤维常沿切向排列。射线宽5~15列细胞,中央有少数细小导管及纤维束散在。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及草酸钙方晶。
粉末特征:淡黄色。
① 纤维众多成束,非木化,平直或稍弯曲,直径11~27μm,纤维周围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② 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或黄色,直径27~126μm,具缘纹孔椭圆形,排列紧密,有的数个纹孔口连成线状。
③ 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多层重叠,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
④ 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有的垂周壁呈不均匀连珠状,胸腔内含细小草酸钙针晶,长达11μm。此外,有众多淀粉粒及少数石细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