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以标准化为抓手切实保护太谷饼地方品牌
太谷饼是山西省太谷县的传统名吃,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流传,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享誉三晋的地方风味名吃。
近年来,太谷饼产业发展迅速,该县共有生产企业12家,销售网点120余家,从业人员约1500人,年生产总值9000万元,在全县食品行业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渐渐成为了太谷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年,山西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被商务部评为山西十家中华老字号企业;2007年,白城太和食品厂“炳记”太谷饼申报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已通过商务部审核;2008年,太谷饼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2009年太谷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后,2013年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质监等部门的努力,太谷饼地方标准已由山西省质监局正式发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作为太谷县的地方特产,太谷饼美名盛传,但是由于品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直以来屡屡遭遇造假者的侵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太谷饼小作坊遍布太谷县城乡,“一间房子一盏灯,一个炉子两个人”,是当时太谷饼小作坊的写照。多年工作在质量、标准领域的太谷县质监局局长荣卫平对此深有感触:“由于一些小作坊看好太谷饼的品牌效应,加之当时太谷饼缺乏保护,于是,他们也打出了太谷饼的牌子,粗制滥造,原料达不到相应的比例,经过烘烤后简单包装,堂而皇之也叫太谷饼,并以一包比正品低两元的价格抢占市场,严重地冲击了正宗太谷饼的市场秩序。”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维护太谷饼的声誉和太谷饼企业的利益,2007年,在国家糕点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公布后,太谷县质监局工作人员积极帮扶条件较好的企业对厂房设备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相应细则的要求,并顺利通过必备条件的现场核查。太谷县荣欣堂食品有限公司等两家太谷饼生产企业率先跨过了市场准入的门槛,领取生产许可证,为太谷饼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随后,通过1年多的帮扶、规范、整治,10家太谷饼企业顺利领证,其余不合格企业均被拒之门外。
为了继承和发展好这一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县成立了太谷饼协会。“太谷饼协会就是要发挥政府和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全县太谷饼生产资源,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太谷饼行业自身素质和档次,提升太谷饼的产品质量水平和知名度。同时,切实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指导和规范全县太谷饼行业走绿色、品牌化发展道路。”当时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在谈到协会成立的职责时满怀期待。目前协会已拥有会员12家,会员是由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太谷饼生产龙头企业组成,以开展太谷饼品牌化建设为宗旨,带动太谷饼行业做大做强。
同时,为了使太谷饼能够真正体现出地方风味特色,协会邀请市、县两级质监部门及专家联手开展了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由协会、质监局组成太谷饼质量检验组,从12家企业现场制作(按三油四糖标准)产品中进行抽样,取平均值定为统一标准。并由协会安排每月在市场抽样,连续3次抽样不合格者责令退会。这一举措使得太谷饼生产企业在生产中能够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太谷饼的质量指标上来了,但这还不足以让质监人满足,他们认为要想真正保护好太谷饼这一品牌,必须开展太谷饼地理标志保护申请工作。2009年7月,太谷县成立了由质监、经贸、药监等组成的太谷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组,经过努力,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太谷饼地理标志保护申请。
太谷饼获地理标志保护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太谷饼质量,加强对保护产品的监督管理,晋中市质监局、太谷县质监局、太谷县太谷饼协会参照原有的地方标准,联手开始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太谷饼》山西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太谷饼地方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太谷饼产品向更高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今后防止和打击假冒侵权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它也必将成为太谷县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中国质量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