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是于2002年经四川省政府同意批准,由宜宾农业学校、宜宾农业机械化学校、宜宾成人中专三所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录取批次为专科第一、二批次。
学院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西郊,金沙江畔,狮子山麓,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地方属公办高职院校。2010年学院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拟立项建设单位。
基础设施
学院占地819亩,规划面积1245亩,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万元,建有6个分类的校内实验实训技术中心(白酒灌装、机加工、模具加工、茶叶加工四个生产车间、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的诚汇机械实训实习车间等),1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能开展54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校内拥用多功能教学楼、实训大楼、实习工厂、生产车间,有覆盖全院的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
专业设置
学院根据宜宾区域经济的特点及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围绕产业办专业、联合名企建专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与五粮液集团为主的地方支柱企业实施校企合作。设有五粮液技术学院、现代制造工程系、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经济贸易管理系、生物与化工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等7个系(院),41个招生专业(方向),在校学生规模1.2万余人。
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近576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占40%以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92名,“双师素质”教师28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宜宾市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17人;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工应用技术3个省级教学团队;校外兼职教师171名。
就业情况
学院确立了“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校训,坚持“以德为魂、以能为本、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元联动,多方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模式,初步建立了政府稳定的投入机制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施“三化三精”(工程化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素质教育活动课程化管理,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精品课堂)工程,建立了以 “三证换一证”(成绩合格、技能合格、品德合格,才能取得毕业证)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培养的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结合“一个中心、两线运行”的就业工作新机制,学院就业率每年稳定在95%以上,2005年以来,学院连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这一新形式下,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的目标,本着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支撑地方、带动地方、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有效支撑宜宾支柱产业、跨界服务川滇黔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模式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
人本教育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为此,该院以树立“品味、品德、品行、品牌”为重点,围绕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个人特长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来建立有特色的学生培养体系,进而根据目标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活动等相关制度,形成特色的管理模式,通过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师德建设、学生德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开展了“六大工程”建设,形成了“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浓厚,文化娱乐健康,道德风尚崇高”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使学院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学院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全校性的技能大赛。记者看到该院的学术社团、学术报告,参与者十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