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糕不成席,糕圆人团圆

家乡区县: 湖北省沙市区

      在荆州,家家户户的宴席上少不了的便是荆州鱼糕。 荆州鱼糕俗称荆州花糕,作为荆州的八大名肴其历史源远���长,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荆州各县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至清朝时期,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现在,荆州的周边县市,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鱼糕晶莹洁白,软嫩鲜香,有韧性,对折不断。

      逢年过节时,不少家户都会自己动手打鱼糕来接待客人。 打鱼糕的习俗主要在湖北荆州一带流传,本地一般叫花糕。说来不可思议,鱼糕在荆州一带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从来没有跨出过荆州区域,就说紧挨着荆州的一西一东的宜昌和武汉来说,除非是来自荆州的,很少有人知道鱼糕了。可能与荆州的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有关,荆州地区大部分是江汉平原地区,鱼米文化相对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为什么有鱼糕呢,不过是鱼米富足,这里的祖辈们觉得,普通的鱼的做法和吃法实在吃不出多少新意了,就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吃没有刺的鱼肉,这还不够,还要味道鲜。什么叫“鲜”?“鱼”、“羊”鲜也!荆州偏南方,和中原北方地区不一样,肉类不以羊肉为主,而是以猪肉为主。所以,就让鱼肉和猪肉混在一起蒸成糕,想必肯定“鲜”了。鱼糕之所以在荆州源源流传,其实正好集中体现了当地的饮食风格和饮食文化——追求精细化。荆州人特别喜欢在细致中品位菜肴的美味,只要留心一下,就连很多菜的刀工都很精细,比如辣椒切得细丝般的,炒藕片也一定会是象纸一样薄......等等,不一而足。回过头来再说鱼糕,最好吃的鱼糕也要求好的刀工。鱼肉得一刀一刀地刮下来,不留刺,然后在和上肥膘、姜葱末,用双刀剁上数小时,成为均匀细腻的肉茸。然后再掺入适量淀粉、蛋青、精盐和味精,搅拌上劲后,入蒸笼上旺火蒸。蒸熟后,就可以吃了吗?当然可以了,但是,荆州觉得还不够,为了增加鱼糕的喜庆色彩,还把蛋黄抹在鱼糕表面,入笼再蒸上十来分钟,再出笼,然后点缀上食用红色素,这就是荆州人所谓的“花糕”了。在传统的宴席上,出笼的花糕还要用刀切成条状备用。然后将条状鱼糕在切成长方片状,装盘蒸热备用。通常分成四堆,每堆四片,在宴席上,人均两片,约定俗成。就这样装盘吃,荆州人觉得未免单调,于是,还要用猪肚,腰花,瘦肉,红青椒丝,蒜苗片,黄花菜等爆炒,加淀粉打芡,作成花糕的茆料,填入花糕的中央。这才作为宴席上的“头子菜”入席,当地有民谚谓之“无糕不成席”!

汪莹(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