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梅居这个中华老字号,人们早已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清梅居香酥牛肉干、五香酱牛肉更是远近闻名。然而,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历史由来却鲜为人知。笔者在考证相关资料,并多方搜集民间传闻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清梅居史话。算是对清梅居前辈的告慰,并以飨读者。
拂去百年封尘,方知晓清梅居的渊源。是那么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二十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津门,一对青梅竹马的年轻人终结百年之好。时值腊月,寒风裹着漫天飞雪,像要把整个世界淹没冻僵。
法租界西头,沿一条小胡同由北向南走,百米远有一家小院,院内有两间青瓦房。低矮的房面凹凸不平,院墙几经修补,歪歪斜斜,似要随时坍塌的样子。只有那红腊烛从窗口映出的“喜”字,给这个小院带来了一线生机。
新郎叫王大清,新娘叫腊梅。
王大清年方十九,父母早逝。他出生于回民烹饪世家,祖上在清宫御膳房从厨多年,擅长清真大菜的制作。父亲曾是津门有名的大厨。大清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做得一手好菜,十五六岁就小有名气。眼下正在庄府主厨,人手不够,腊梅自然成了大清的帮手。
主人庄阎,人称“庄阎王”,是津门有名的恶霸。稍有不顺,对佣人们不是打就是骂,大清和腊梅在庄府只能忍气吞声,度日如年。
婚后的第三天,庄府设宴招待军政名流。为几十桌宴席忙了一个通宵的大清和腊梅,此时已是又累又乏。腊梅和几个姐妹在大堂内跑堂传菜。酒过三巡,腊梅已觉得两腿发软,不听使唤,一个趔趄恰好倒在庄公子身上,菜汤溅满了恶少那身崭新的礼服。
恶少恼羞成怒,将腊梅拽出厅外,一阵拳打脚踢,并逼迫腊梅跪下来将身上的污渍舔个干净。
腊梅外表柔弱,却性情刚烈。她再也受不了恶少的侮辱,奔出庄府,投身海河。
腊梅投河,大清如雷轰顶。海河滔滔,如泣如诉。岸边,大清顶着寒风,从晚上一直坐到天亮。
恶少习性酗酒。第二天中午,正一人独饮。
“少东家,还有一道菜你尝尝不”?大清见恶少喝的兴起,便来到餐桌旁。
“快上,快上!”恶少咧嘴大笑。
不一会儿,大清端一个圆盘回到餐桌。盘上盖着一块洁白的方帕,方帕中央是一枝盛开的红梅。
“么菜”?恶少只顾吃,头也不抬。说时迟那时快,大清揭去方帕,操起那铮亮的快刀,猛地砍向恶少肥胖的脖颈……
陶琉古镇博山,年关临近,商贾云集。王大清冒着被追杀的危险,沿途乞讨,流落到此……恍惚中,像有人在说“醒了,醒了” !
大清本能的挣扎着,想爬起身来,但虚弱的身子只是稍微动弹几下。
“小伙子,你已经一天一宿没睁眼了。”
大清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位长者。长者头戴白帽,面容慈祥和善,不像是坏人。再看身边还有几个戴白帽扎白围裙的小伙子。大清心里明白了,这里是一家饭馆。
饭馆的主人,也就是那位长者,姓罗名裕清,是博山有名的厨师。前天傍晚,徒儿外卖回来,见店门口躺着一人,已不省人事,就招呼人来,抬进店堂。 罗裕清,中年丧妻,膝下无子无女,自从知道了大清的身世,对他格外疼爱,并见大清厨艺不凡,做的一手好菜,便收其为徒。
春去冬来,转眼大清来到博山已近一年。
本来红火的罗家饭馆,加上大清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绝活,更加火爆起来。这一切虽未使大清从对腊梅的思念中解脱出来,但也多少添了几份慰藉。然而,厄运也正悄悄的向他们袭来。
一个寒冷的晚上,饭馆刚刚打烊,一群地痞流氓便拥进店堂,将堂内家具什物砸了个稀巴烂。原来,罗家饭馆红火的生意,早已有人心生妒嫉,便重金收买这伙地痞流氓,生非滋事,干出了这伤天害理的事来。
朗朗乾坤,却无公理可言。师父一气之下,重病不起。几个师兄弟见店堂被毁,师父病重,看不到恢复希望,不几天,便自谋生路去了,只有大清寸步不离的守候在师父的病床前。虽有大清的细心照料,但师父的病却不见好转,反而更重了。半夜,师傅醒来,抖抖嗦嗦从枕头下摸出一个灰旧的布包,吃力地交给大清。
“大清,师父要走了,这是我一生的积蓄,留给你,来日重开饭馆吧”
“师父……”大清泪如泉涌。
“大清,为师一生最恨坑蒙拐骗,你要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立业。若来日饭馆有望再开,你给取个字号。师父地下有知,也就瞑目了。”
带着对这个世道的仇恨,也带着对徒儿大清的希望和期盼,师父走了。
送走师父,王大清面对店堂徒壁和被砸烂的店铺,悲愤欲绝。
师父,腊梅;恶少,地痞流氓。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呀。
“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立业”!师父的临终教诲,如一条鞭子,高悬在大清头上。
又是一场大雪。陶镇银装素裹。北风肆虐,街上少有行人。跪对师父的灵位,想着师父的嘱托和遗愿,大清心中万分焦虑,一筹莫展。
“料的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腊梅,这样的风雪之夜,你可安宁?
“大清哥,等俺长大了,要给你做媳妇。”
“娶媳妇,当新郎,生个小子白胖胖!”
这就是海河岸边的童年。回忆是甜蜜的,却又让人万箭穿心般地痛楚……
“大哥,给口吃的吧。”一个女人的声音,有气无力,弱如游丝。
大清回过头来,眼前站着一个雪人,一块方巾把整个面部围了个严严实实,只有一双无神的眼睛露出求助的目光。
大清未等站起身来,那女子便一下子扑在他的怀里,“大清哥……”
大清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一下子弄懵了。身在异乡,举目无亲,况且自己素来不和女子往来,有谁知道自己的名字呢?可这声音又那么熟悉,莫非是她?
大清猛地推开那女子,顺手扯下她那蒙在头上的围巾——
大清惊呆了。“腊梅!”
原来,腊梅跳河后被一群好心人救了上来,当她醒来时,已躺在别人的家里。一位中年妇女,端一碗稀粥坐在床前。“姑娘,再苦再冤,也不能寻短呀
几经劝慰,腊梅把满肚子苦水向这位善良的大姐倾诉出来。不几天,外面传来了大清刀劈恶少,被人追杀,下落不明的消息。这消息无疑告诉腊梅,大清报仇了,他还活着。
她要找到大清,哪怕历经千辛万苦,哪怕死在寻夫的路上。
大清和腊梅相互倾诉着离别之苦,泪流满面。俩人对天盟誓,终生相随。
接下来,就是给饭馆取个字号。小夫妻俩商量着,琢磨着。
师父平生寡欲清正,为人诚信刚直。记得饭馆后院那株梅花开花的日子,师父曾对他说:“做人要有梅花的风骨,你看它铁骨铮铮,顶风傲雪……”说到这里,看到徒弟一脸伤心的样子,知道勾起了他的心痛,话也就就此打住。
想着师父为人处世之道,一个“清”字重重地落在大清的脑海里。清清正正,风骨若梅。那是做人和立业的本分呀。
“腊梅,你不远千里吃尽苦头来到博山,师父若九泉有知,不知咋高兴哩。这个字号不知你喜欢不?”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清明节。大清和腊梅来到师父的坟前。点燃一柱香火,夫妻跪拜。
“师父,徒儿来了,你的遗愿,我和腊梅决意实现,你生前曾教诲我要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立业,还教诲我做人要有风骨。咱家的饭馆就叫清梅居吧”!
不几天,一块崭新的牌匾挂在了饭馆正门上方,镏金的“清梅居”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阳光下熠熠闪光。
大清和腊梅这对患难夫妻,用师父留下的微薄积蓄重开饭馆。自此,夫妻二人遵循师父教诲,堂堂正正为人,清清白白立业。将津菜之长与师父所传技艺融为一炉,精心打理,物美价廉,实惠于民,使得清梅居薪火日渐兴盛起来。斗转星移,清梅居掌门曾几易其人,但生意却红火不衰,特别是由王大清、腊梅夫妇独创的香酥牛肉干、五香酱牛肉因其风味独道更是远近闻名,成为两大地方名吃。
补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梅居更名为博山回民饭店,隶属博山商业服务公司。
1998年博山商业服务公司改制。为弘扬淄博饮食文化,恢复清梅居老字号。企业注册为山东省淄博清梅居食品有限公司。
2003年清梅居牌香酥牛肉干、五香酱牛肉被中国饭店协会双双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2006年清梅居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