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前镇北酥酪村北的深沟里,有一处古泉,泉水清冽甘甜。相传隋文帝居同州行宫时,取此水饮用、酿酒。
此泉位于北酥酪村北带洛沟,沟棱上有个卧龙寺。沟底有个龙王洞。四周林木繁茂,风景秀美。隋文帝居同州时的饮用水,开始从百里以外的合阳县金水沟用毛驴驮。一次行至北酥酪村时,因驮水人令孤不慎将水筲底碰坏,水流殆尽。如果再返回金水沟另驮,一来时间赶不上,二来又怕皇上责罚。实在无法,便下到沟底找水。他们跑遍沟沟岔岔,怎么也找不到水。当他们来到盘盘沟时,突然乌云遮日,一阵大风过后,树叶沙沙作响。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一点不假。果然一条斑斓双角巨龙,从沟涧渠道腾跃,来到沟底的深处,大吼一声,两只长角猛然向低洼处一顶,头一扬,奋力向上一蹿,上了沟坡,驾云乘风而去。
令孤见此情景,惊得目瞪口呆。当他们走到巨龙用双角顶过的地方时,发现有两个3尺多深的水塘,塘内有两股泉水冒出。令孤用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下,只觉得清凉香甜、味美可口。于是急忙修好水筲,装满水后回到同州。隋文帝饮了此水后,觉得比平常喝的水好得多,便差人把驮水人令孤叫来问个明白。这可把令孤吓坏了,他战战兢兢地来到皇帝身边,把水筲漏水,后遇蛟龙顶出泉水的经过,向皇帝细说一遍。隋文帝听后大喜,随即吩咐令孤把这处水泉周围用石块砌起,蓄此水以酿酒,并将此泉赐 名为“龙王泉”。从此,“龙王泉”名闻天下。
此后,北酥酪和附近的醍醐两村,起村名时,均以“酉”字旁为首,表示这里曾是酿酒胜地。清朝、民国年间,这两个村的酒坊就有20多家。
20世纪60年代初,北酥酪村的群众在“龙王泉”附近,出土了高230厘米、厚10厘米、宽80厘米、重千余斤的石碑一块。此碑由青白色岩石凿刻,四周全是线条装饰,中间刻着“隋文帝取水处”六个大字。 碑文如下:
澄邑大浴之南,有原曰“临高原”,脉由合阳逶逦而来,经骆驼项而入邑境。原南有岗,特起名曰“高庙”。其北有泉,在北酥酪村□带洛沟中,即龙泉也。北行百余步,下沟则有苍葭碧水,鸟语虫声,映带和鸣,悦耳愉目。每逢天旱祷雨,辄应如响。泉水西北流注大浴河以汇于洛,邑乘曰:“龙泉”在县南四十里带洛沟,味甘如醴,酿酒颇美。故近泉村落,因名曰“醍醐”、曰□□。□□□①居同州,每取食焉。村老相传,泉南之渠名王家渠,意为取水之人道经□□□□为名。惟龙泉之名未审所目,或曰有龙居之故名。又考浙江龙泉县其南有水可以淬剑,剑淬其水,则化为龙,故剑亦曰“龙泉”,或者此泉不第可以酿酒,也可淬剑与欠!奏实效者还待后之欧冶,因并志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