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邮政投递员,他负责着江苏丰县王沟镇南片24个自然村的100多个投递点,他把助人为乐的爱心在本职工作中延伸,深得百姓信赖;他是一名普通的公民,在点滴的生活中,他不自觉的用真情播洒着爱心,于无声处暖人扉;他默默无闻地奉献,却收获着越来越来的喝彩与尊重。他就是赵本增,一个用细节诠释有情有义的人。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好事,坚持帮助人。而赵本增属于后者。
2002年,当时还在徐州日报丰县记者站投递班工作的赵本增,就已经在王沟镇老百姓中间有口皆碑了。那年6月间,正是小麦收割的季节,赵本增投送报纸到该镇赵楼村,别的村收割工作已经热火朝天,但他看到赵楼村的麦田基本没有动镰,遇到了该村的老生产队长后他才知道,该村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本增心里明白,小麦收割工作的关键就是是抢收。他当天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到丰砀公路的接壤处,在那里以守株待兔的方式,不停地拦截从河南返回山东的收割机车队,但是却没有一个停下来搭讪。就这样,一直快到黎明的时候,一个开单车的司机终于停下来听他解说。
他的爱心感染了这位司机:“我不把他们的麦子割完,就不回山东老家。”他陪着两名山东籍司机直到把赵楼村的四百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才安心离开。
做邮政投递工作之后,他利用自己对当地村户熟悉的优势,在全县第一个建立了三农服务站,只要老百姓一个电话,种子肥料送到家,而且,家庭困难的农户,他总是先把生产资料送过去,等到收获后再结账,特别困难的户,他免费提供种子与肥料。
他的事迹被一个素不相识的北京的退休老先生知道后,给他寄了三千块钱:“听说你想买台电脑,你这么帮助农民朋友,我也想帮助帮助你,”收到张老先生的汇款,赵本增心里感觉热乎乎的,被人理解的感觉真好。他把老先生寄来的钱全部捐给了镇上的贫困学生,而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台电脑。有了电脑,他学会了上网,学会了从网上下载农技知识,学会了下载农技科教片,一有机会,就把这些片子利用县局配发的投影仪放给乡亲们看,农技知识自己装订成册免费发给乡亲们。
在王沟镇,赵本增的“农田保姆服务队”非常有名气,他把留守在农村的有劳动力的妇女和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农田服务队,既能在农忙时解决种植大户的人手问题,又能给队员们增加收入,同时,有能无偿帮扶一些缺少劳动力的贫困家庭。
周庄自然村83岁的周显荣老人,八年前摔断了腿,一直躺在床上不能走动,平时全靠64岁的弟弟周显华照顾,还要负责地里的八亩田,自从知道这个情况后,赵本增一直对他们进行资助,农忙时候,他带着服务队去帮忙,冬天,赵本增的妻子会提前给两位老人做好棉鞋送过去,八年来,从未间断。
对于赵本增来说,他觉得人活着,除了生活和工作,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这就是他在工作坚持回报社会的最根本的原因。
我的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xvzhou_fengxian.html
我的能力秀主页: http://abc.wm23.com/ljmwq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