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几年的时候,正是我孩儿时,虽然那时我们的娱乐方式没有现在的丰富,玩具也没有什么,但是我觉得我的童年是充实和缤纷的。当时对我们来说,“公仔戏”是最期待的娱乐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
其实“公仔戏”就是黎戏,是用黎话演唱,每班10多人。前台表演人员,通常是谁持木偶谁演唱。唱词、唱腔有固定格式,但根据剧情的需要,既有道白又可以插入灵活句。唱词的格律一般是一、二句为平声,第三句尾为仄春,第四句尾又是平声,从第五句后就是一仄一平,末句为平声。演唱时由一人主唱,众人和尾声。并有锣鼓、唢呐、弦乐伴奏。唱腔自成一格,演唱起来显得和谐动听,深受黎话地区群众喜爱。我们村做“公仔戏”一般是在重要的节日,比如快到农作物丰收时节的九、十月,我们几乎全村人聚集在一起看。虽然有时我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大家喜欢这个娱乐氛围。
解放前,黎戏是流行于龙湾、横山、河堤一带黎话方言区,龙湾“三洪胜”班小有名气。进入上世纪80年代,在本地演出的场次较少,他们多在湛江市郊、海康、徐闻等地上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娱乐方式的涌现,这张古老的娱乐方式慢慢被遗忘,退出人们的视野。
“公仔戏”不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蕴含民俗风土人情的艺术。虽然现在被淡化、被遗忘,但它依旧是我们旧日难忘的回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