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家乡区县: 潍坊市青州市

旅游胜地——仰天山

汽车沿着虬曲的九龙盘直插山顶。沿途中尽是悬崖陡壁,令人心惊胆战。即使这样,仍然壮胆观望。只见群山叠翠,林海起伏,古刹隐约,山屏似画。而身后的盘山路蜿蜒十二折,犹如一条白龙盘桓欲冲云霄,果真是“仰天胜绝,甲于东方。”   

  山顶叫仰天槽,是世界罕见的石灰岩溶蚀洼地。这里没有山尖,山尖仿佛被削掉了一样。这样盆地似的地形,就像一个巨盆,盛下了一片片绿色的山林、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木屋、一处处鬼斧神工的溶洞。

     首奔景点便是一千零八十米的灵泽洞。沿着618级台阶倾斜向下,凉飕飕的潮湿之气便按捺不住地迎面扑来。洞里的光线尚可,四壁的石灰岩上有很多地方滲出了白色乳液,那便是造就神奇的石灰质,也就是碳酸钙。直到走尽618级台阶,才开始真正进入洞底,能看到石笋、石柱和钟乳石了。这时候,洞底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已是99米。我好奇地拿出手机观看,居然还有满满的信号。只是不知道在这里躲避核弹是不是安全?   

  随着行进,洞里的灯光不断变换着颜色,更加增添了神秘感。不时跳出的石笋,垂下的钟乳石和拔起的高大石柱,都能在人群翻起一阵唏嘘的波浪。有一处蘑菇似的低矮钟乳石非常洁白细腻,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一下,却是湿湿的涩涩的感觉,完全没有目光抚摸时的那种光滑感。  

   但一滴滴包含碳酸钙的水,是经过日积月累才立地成形的。它们是由几千万年甚至上亿万年的时光叠加而成。如果允许想像,我觉得眼前这些石柱、石笋、石蘑菇和钟乳石,就应该是时光的白骨了。谁说时光是无形的,它早已在很久之前,在很多事物上现形,只是粗糙和愚昧的心难以感知罢了。

     盘旋而上,带着一身潮湿之气和感叹之情,回到洞口。当一缕明晃晃的自然光进入眼帘时,我的心一阵温暖,还是在人间做一个有思想的活物,比之做洞中千万年的神奇之物,更让我倾心。     出得洞来,一颗心还没有从溶洞的蜷曲中完全舒展开,却突然感到有雨点滴在脸上。仰脸看天,才知道原来在入洞的这短暂时间内,世外却变了天。突然而至的山雨,让山林突然熄灭了喧闹,人群瞬间四散,融进遍地的草中,不见了踪影。    

 而沿弯路停放的红白黄蓝紫色的车辆,在仰天槽的山林间格外抢眼,仿佛一刹那盛开的山花,点亮了黯淡下来的山林。  

   我撑起一柄粉色的雨伞,走在高大的刺槐林中,听着耳边滴滴嗒嗒的雨声,自觉得像一朵在山林中漂移的山草野花,整个山林都是为了凸现我的美丽而寂静。  

   为了这份难得的寂静,我弃车而捡一条小路下山。陡直的石阶才走了几步,便感觉腿颤。索性收了雨伞,让自己流落在雨中,而让空出的手扶紧了石栏。看一眼石阶旁的植物,忽然惊异起来,由于山势陡峭,这里的树木几乎与山体成直角生长的。也就是说,一般的树是向着天空的方向长的,而这些树的生长方向则是与天空几乎成直角。   

  心下惊异,便呆呆地看,然后忙忙地拍摄。这些青翠欲滴的苦木、白蜡、榛子、黄栌、栾树、雀檀等,在镜头中漂亮极了。而那些嫩绿的灌木,青藤,山花,苔藓,也一并喧闹闹地挤进镜头。据统计,富有的仰天山上,生活着上万种植物,上千种飞禽。  

   沿着陡峭的山路又下行很久,才出现了一块平整的地方,矗立着七八座和尚的墓塔。这是山脚下文殊寺历届主持的塔林。这些墓塔上的铭文早已被风雨磨损,难以完整辨认,而造型迥异的墓塔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也许当年这些看破红尘、脱离世俗、一心向佛的和尚们,曾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脱离尘埃,得道成仙,但最后的结局,他们不是飞升,而仍然是化作尘埃,入土为俗。

     不过,我很佩服和尚们的眼光,他们跋山涉水,踏破草履,总是能够寻到这样美得奇异的地方落脚。距塔林不远,就有一处千佛洞,洞壁上有行行列列的神龛。洞顶有一隙,从前在有月亮的夜晚,月光就从这里洒进洞来。这也是仰天山得名的源处。现如今,洞隙已被厚厚的玻璃罩住,能够想像出来,即使有月亮经过,却再也不可能有月光溜进来了。  

     文殊寺虽然贵为宋太祖赵匡胤赐建,却一点也无皇家贵族的高傲奢侈,朴拙得犹如乡野山民,与需要普渡的众生是那样亲缘。走进去,看到一块牌匾,说是要重修文殊寺。心里便多了一些担心,害怕被莽撞的修复破坏了原有的风气,再成为一座似曾相识的孪生浮华寺庙。  

   主殿里,有人在恭恭敬敬地上香祈祷。旧时赶考学子进京之前都到此进香,传说明朝状元赵秉忠、清初状元刘墉入京赶考前都曾到此膜拜。我不信这些,但我尊重并理解芸芸众生的期盼。在迦蓝殿门前的柱子上,看到一幅鎏金对联,颇觉惊心。上联是:“梦里明明有六趣”下联:“觉后空空无大千”。读罢两句,心中忽然感觉空荡荡的,仿佛拥挤在心的一切尘世,在这一刻轰然而散,但随之升起的,并不是澄明,而是茫然。似乎明白了和尚们为什么要丢弃俗世,追寻佛的足迹。又似乎什么也不明白,对未来更加迷茫,不知应对了。  

   出了文殊寺的山门,回望门楼两侧的晨钟暮鼓,若有所思之时,有人在耳边轻轻说话。望去,却是一个兜售仰天山特产的妇人。她满脸沧桑风尘,操着活生生的方言,重复了几遍,我仍然没有完全弄懂她说的特产名字。但我认得其中一些特产,山枣、山楂片、山柿子干、软枣、槐米茶,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在进山途中的沟壑边,曾看到大片盛开的白色山楂花,凋谢差不多的槐树花,便知这里出产山楂和槐米茶。捡着喜欢的东西,买了一些,感觉心中又有些俗世的快乐在慢慢升起。抱着提着这些人间俗物,再次回望文殊寺和仰天山,感慨自己终是脱离不了红尘的,即使暂时迷茫和抱怨,也会在一转身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水深火热的人间生活中。      

 

凉人心~song67(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