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学宫(1)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新会学宫又名文庙、孔庙。

          据当地文史学者介绍,过去祭孔,必定入仰圣门,过棂星门,上泮桥,入戟门,然后到大成殿拜祭。以前,会城惠民东路有条横街,叫学前街,经过现在的盆趣园,直通孔子庙。在学前街临近文溪边,有一大门叫仰圣门,门两边有高高的围墙,叫“万仞宫墙”。过文溪有两座桥,一是现保留下来的化龙桥,一是接龙桥,它接近儿童乐园处,现已作马路。由仰圣门过文溪可直到棂星门。

           目前,只有盆趣园门前才保留原貌,所以记者只能从盆趣园进入新会学宫,重走昔日祭孔线路。盆趣园,回廊曲径,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幽雅怡人。突然,一阵悠然婉转的粤曲小调,打破了冬日早晨的宁静,几位长者在溪边晨运,随口唱起了粤剧名曲。无数的小鱼在小溪水面上唼喋,灵动的身姿如精灵一样无碍,忽而此,忽而彼,一点儿也不怕溪边晨运的长者。清池倒映蓝天白云,使人油然产生“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动感。

 

          经过化龙桥,来到棂星门,一位长者静静地坐在棂星门下看报。看到记者在为寻找拍摄角度而爬上爬下,长者好奇地问:“你是记者吧?”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长者说起了棂星门的历史。原来,棂星,是古代的文星,文星就是指孔子。古时候祭天,必须先祭棂星,说明孔子与天地并座,由此可见孔子地位之高了。

         循门而入,过了棂星门,便到半月池,半月池又叫泮池,池上有桥,叫泮桥。过去,皇帝自己设立的学宫,前面要有一个圆池,表示皇帝的学识道德圆满,化育天下;而地方建的学宫,只可以建半圆的池,不能与皇帝建的相同。

          从桥上走过时,记者特意选择了中间的桥,踏着前人的屐痕,徐徐向前——行走在历史中,耳边响起了杂沓的脚步声,响起了莘莘学子的朗朗书声,响起了老夫子抑扬顿挫的歌吟声,一个个意象就在这回响中连翩而至,然而来不及看清,它们又翩然而去……那么久的岁月里,经过泮池中央这座桥的,一定有中试回来谢师的举人、贡生,还有状元榜眼探花,有主持祭祀大典的硕儒,手执权柄的达官贵人。他们都是从两边拱着手,谦卑而快步地走过吧?……

林淑瑶(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