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
万固寺在永济县城东南六七公里远的中条山麓。一出县城,过了铁道,立刻就可以看到对面的山脚下耸立着一座砖塔。走到近处一看,山下有一条美丽的小溪,淙淙的流水声很远就可以听到。沿着山谷向上走,没多远就到了山门。山门附近竹薮繁茂,柿林连绵。这里是自古就已闻名的泉石胜境。山门朝南,进门后是一座西向的前殿,以此为第—层,向山腰上面依次修建了五层佛殿,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砖筑的。
前殿西侧没有人口,只开有东门。殿中央有坛,上置四佛,但都已损坏,不详其究竟。第二层为大雄宝殿,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建筑。但屋顶坍塌,主尊的大佛也巳碎拆成了泥块,殿前石阶的左侧,立有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月的《重修万固寺记)碑(王廉撰文)。 殿门左右还各有一个经幢,好像是明代的遗物。在殿内靠右侧也有两块经幢断石,还有一块好像这个经幢下的莲花座,看上去像是宋代的东西。
在这两殿中间的北侧,有三大士殿,座北面南。该殿已彻底坍塌,连屋顶都没有了,主尊就裸露在风雨之中。殿前立有万历六年(1578)八月的《重修万固寺记》和—个没有撰作年月的《重修万固寺记》(敕建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撰文)、以及《大宋河中府中条山万固寺重修碑铭并序》(刘琦撰)三通石碑,前壁上嵌有下列四通石刻:河中府河东西万固寺碑记
功德主河中府节度使尚书西平王沛国朱公施、至北(记四至)X x X x天成元年(1926)二月十五住持祥长老、外护功德主河中府节度使朱公。朱公即朱友谦。大宋故万固寺月公道者塔记开宝六年(973)三月、前随使押衙惟节述。大宋河中府中条山万固寺新修吉利塔记天圣三年(1025)四月、乡贡进土田活撰。福严大师塔铭已至正辛已(1341)觉吉祥述。
第三层为水陆殿, 入口在东侧,左右配置钟楼、鼓楼,殿内墙壁上每—区雕一尊诸天,共雕四十二尊诸天像。光绪县志卷一二云:“有石刻诸天像三十六,列陷壁间,像刊檀施姓氏 而无画者之名,故旧传为吴胄曹道玄之迹,然而并非其真,唯画法尚精好可观。”
第四层为八角十三层宝塔。塔南侧嵌有石额,额上有万历十四年(]586)刻“多宝佛塔”四字。这座塔建在八角形台基上,四面设有入口。塔身细长,各层均没有假门、假窗。各层塔檐由砖砌叠涩和上面的覆瓦构成,只有第一层建有砖砌的斗拱。其建筑形式完全是晚近的风格,充分体现了明末万历的时期的建筑风格。况且还有万历十四年四月的《万固重修浮图记》(王崇文撰),可以确知该塔的现有形制完全是这一时期所建造的。前述宋天圣三年的《新修舍利塔记》,讲的应是此塔的前身,最初是由道臻修肄的九层砖塔。
第五层为如来殿,也是砖筑,正面三间,双层。正中嵌有石额,上书“极乐世界”四宇,为万历十九年(1591)郡人王谦所题。这座殿虽然相对来说毁坏较轻,但里面却几乎一无所存,荒残至极。唯—值得一看的是每一间上山斗拱砌出的圆天井。这种建筑形式就是所谓无梁殿,其斗拱的建造形式与多宝塔的塔檐相同,这正可以说明如来殿与塔是同一时期修建的。楼上名为比丘殿,左右四块石头上刻有万历二十四年(1596)福登所造《王勃释迦成道记》。楼上视野开阔,西面可以看到远处波光粼粼的黄河,在它的对面则可以看到淡云轻雾中的华山。《大清一统志》卷一○一对于该寺沿革作有如下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建寺,初名建元,后改今名。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合并白石、赞叹、竹溪、云盖、净土五寺,大中建寺说虽然无法得到证实,但从经幢残石和宋代石刻等情况来看,该寺建于唐末是基本可以肯定的。现存建筑基本上都是明末的,清代改修不多。山门外立有康熙五十年(1711)的《重 修万固寺水陆大殿碑记》,可知清代好像对水陆殿做了较大改修。
万固寺的规模,是万历年间福登妙峰重修的结果。妙峰为蒲州人,光绪《永济县志》卷一五有他的略传。据载他年轻时在中条山赞叹寺修行,经过三年,学业精通,除了慕缘修万固寺外,还在蛾眉山和五台山各建一座铜殿,在五台兴建了显通、龙泉、印钞诸寺,最后殁于显通寺,赐号“真正佛子护国禅师”。登上五台山,可以看见在台怀镇西山上有妙峰的墓塔。这是一座八角五层砖塔,看上去很气派。塔前立有石碑,上面刻着他的传说,题名《御赐真正佛子妙峰大师实记》(苏惟霖撰文)。据此可知他更详细—些的情况。他在生前曾得到明神宗(万历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的信任,殁于万历十四年(1612),终年七十三岁。因此他的活动时期基本上是万历年间。所谓铜殿,依然还在五台山显通寺,据云该寺的无梁殿也出自妙峰之后。万固寺的如来殿和多宝塔等形式极为一致,是万历年间中国通行的砖砌建筑中的代表作。太原市外永祚寺的八角十三层砖塔以及无梁殿也是如此。这座殿内的铁钲上有关于建立双塔的铭文,并署有万历辛亥的纪年,同时还记述经理塔工者为沙门福登妙峰。万历辛亥为 三十九年(1611),是妙峰去世的前一年。妙峰不仅是当时数得着的名僧,同时是一位值得特别纪念的建筑家,尤其是一位推广砖构建筑的高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